铅中毒事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概念到病因再到临床表现多维分析儿童多动 [复制链接]

1#

概念:儿童多动综合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以多动不安为主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好冲动、坐立不安、学习成绩落后等,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发病情况:国内报道患病率占学龄儿童的1.5~10%。男孩患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男80%)。起病年龄小于6岁,多在小学医院就诊。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病因:

本病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原因,单独的或协同一起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1、遗传因素:家系调查中,患儿的兄弟姐妹中患多动征者明显高于其他儿童3倍,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在患儿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酒精中*、反社会人格、癔病者也明显较多。

2、饮食因素:有人认为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等)是导致多动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多食含糖量高的甜食、饮料及油煎高蛋白食品等,也是诱因之一。

3、其他因素:环境污染、轻度的铅中*、缺铁性贫血、不良的社会环境、单亲家庭、家庭经济过于贫困、住房过于拥挤、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过分溺爱、长期寄养于别处等,均可构成本病的诱因。有人认为体内铅过多是多动症的重要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临床表现:

1、活动过多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的不宁静,经常来回奔跑,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过度喧闹,话多,不守纪律,不听命令,越是需要保持安静和遵守纪律的环境中,多动越突出,喜欢玩危险的游戏。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能坚持认真听老师讲课,常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如被教室外面的脚步声、谈话声或汽车声所吸引。做作业慢,粗心草率,计算错误及错字多。做事不能坚持始终,虎头蛇尾。一般来讲,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患儿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奇的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

3、冲动行为情绪不稳,易激动,缺乏自制力,任性,易于过度兴奋好于同学争斗。有时不避危险,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

4、学习困难虽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注意力,作业不认真,因而学习成绩落后(尤其表现在高年级)。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属于综合分析能力障碍,后者属于空间定位能力障碍。

5、神经发育障碍持续性多动症患儿常有此表现,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系鞋带、扣纽扣不灵活,分辨左右困难,有时可伴有语言发育迟缓。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6、继发性表现上述行为特点可导致一系列继发性后果。如学习困难,即他(她)们的学习成绩常低于他(她)们智能力水平所预期的;又如自卑感,由于学习成绩差,遭教师的歧视,同学的拒绝,或因达不到父母期望而遭责打所产生;以及品行问题,常因不能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满足,而且因冲动行为常受责备所引起。部分儿童甚至出现逃学,逃离家庭和攻击别人等。

诊断:

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家长和老师提供的患儿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结合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智力检查等进行诊断。

1、注意障碍(至少具备下列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患儿的发育水平不一致)

(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

(3)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常显得似听非听。

(4)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日常杂务或工作中的义务(并不是因为违抗行为或不理解指令)。

(5)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6)常常回避或极其厌恶需要保持注意去努力完成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物品,如作业本、铅笔、书、玩具或工具。

(8)常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9)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2、多动(至少具备下列3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患儿的发育水平不一致)

(1)双手或双足常不安稳,或坐时身体蠕动。

(2)在课堂上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位子。

(3)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在少年或成年可能只存在不安感)。

(4)游戏时常不适当地喧哗,或难以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5)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变。

3、冲动性(至少具备下列1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患儿的发育水平不一致)

(1)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2)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3)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如冲撞别人的交谈或者游戏)。

(4)常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划做出恰当的反应。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允许的活动场合,如下课、放学后,不管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仍约束不住自己,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2、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也可考虑多动症。在美国,从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鉴别诊断:

1、正常顽皮儿童:虽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但大多数时间仍能集中,为了贪玩,常草率地迅速完成作业,并不拖拉。尚能遵守纪律,可自我制约。

2、孤独症:常有活动过多和注意力集中困难,且不能与周围人建立感情联系,行为表现重复单一。

3、智力低下:亦常有多动、注意力涣散和学习困难,但智商低。

4、抽动-秽语综合症:病初见颜面肌肉抽搐样动作,如眨眼、噘嘴、歪颈、摇头、作*脸,渐发展至肢体近端肌肉而出现耸肩、大腿弯曲外展、指划,甚至突然握拳捶胸,于睡眠时消失。常伴有喉间发出呼喊声、犬吠声及类似咒骂的秽语。

5、习惯性抽搐:多动现象固定在某一肌群,常有诱因,注意力不受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