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01期作者:程菁靓1,2,赵龙2*,杨彦1*,侯红2,孙在金2,马瑾2单位:1.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以我国典型水稻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文献中20种水稻品种可食部位及其对应土壤中重金属铅(Pb)的协同调研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水稻品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法来划分水稻“宜产、限产、禁产”三区的方法,并以保护不同比例水稻品种反推出了各划分区的土壤Pb含量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该典型水稻产区的土壤pH与水稻Pb的富集系数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P0.05),土壤有机碳(SOC)与水稻Pb的富集系数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P0.01),同时由pH和SOC两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解释水稻富集系数83.20%的变异;4种典型情景土壤中的水稻品种敏感性顺序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划分水稻“宜产、限产、禁产”三区的土壤Pb含量分别为≤14.81mg·kg-1,14.81~.24mg·kg-1和≥.24mg·kg-1。“宜产、限产、禁产”划分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普适性及可操作性,可推广至全国水稻产区的分区划分,将为我国农用地土壤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结论:(1)通过水稻Pb富集系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与水稻Pb富集系数间呈负相关,SOC与水稻Pb富集系数间呈正相关,同时由pH和SOC两个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解释水稻富集系数83.20%的变异。归一化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富集重金属土壤Pb的影响。(2)4种典型情景土壤中的水稻品种敏感性分布顺序基本一致。其中H28优、深两优和丰优9号对Pb较不敏感,不易富集Pb,而运粳7号、镇稻和秀水63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较为敏感。(3)逻辑斯蒂克分布(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当土壤中Pb含量≤14.81mg·kg-1时,将该区域划为水稻宜产区;14.81<土壤中Pb含量≤40.22mg·kg-1和40.22<土壤中Pb含量≤.24mg·kg-1时,将该区域划为水稻限产区,其中14.81mg·kg-1<土壤中Pb含量≤40.22mg·kg-1时,应限制某些高积累水稻品种的种植,而40.22mg·kg-1<土壤中Pb含量≤.24mg·kg-1时,只考虑种植部分Pb低积累的水稻品种;而当土壤中Pb含量≥.24mg·kg-1时,将该区域划为水稻禁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