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言虎
今天,不少人转发这样一条新闻:一女子花五千吃了道医开的“仙丹”,非但没有治好病,却得了急性肝损伤,医院接受治疗。
为方便读者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不妨在此多做些复盘。
在深圳打工的小郭在知乎上发帖,称自己在某寺庙烧香之后经常被“鬼压床”,希望有人能帮助。随后,网友“宋先生”回复称小郭是“附体上身”,并希望小郭联系他。小郭确实给了他私信,但没想到,这成了不幸的开始。
“宋先生”“诊断”小郭的病是“附体上身很严重的那种”,随后给出了治疗方案:一是开药方,然后小郭自己配药、煎药;二是画一个八卦护身符;三是在吃药后,如果有需要对小郭居住的地方进行清理。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跳大神”,但或许是病急乱投医,小郭竟然相信了。她按照“宋先生”的说法,买了柴胡、龙骨、生姜、铅丹等药材煎药。根据“宋先生”的说法,铅丹需要4.5g,且“两倍药量服用一周”。
但开始服药之后,小郭发现自己身体经常不舒服,中间问过“宋先生”,却被其以“气血反应”“身体敏感”等搪塞过去。之后,小郭身体的不适感并未减轻,通过网络搜索,她发现自己的不适症状与铅中毒引起的肾衰竭相仿。因疼痛难忍,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急性肝损伤”,不得不住院治疗。
而在收了小郭元治病的“法金”之后,宋先生不堪小郭质问,把她拉黑了。
不同的人从这条新闻中读出不同况味。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相信“道士”开的“仙丹”;也有人说,骗子无孔不入,受害人已经不够用了。
但我却觉得,这条新闻最大的看点或是,以理性闻名的知乎社区发生了一起“跳大神”事件。这对主打“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与见解”的知乎而言,有点格格不入。
小郭选择以辟谣与专业知识解答著称的知乎社区来解答她的疑惑,而不是用更大众的“百度知道”,这很可能说明,她更相信知乎能提供她想要的解决方案。
但她没想到,恰恰是知乎的技术理性风格,成了骗子行骗的掩体,让她成了“宋先生”刀俎上的鱼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知乎是带有某种精英属性的。它崇尚理性与干货,重逻辑与分析,甚至还是反鸡汤与反诈骗的大本营。曾有数据显示,男知友(社会人)中收入在12k以上的有1/4,女知友有1/10。他们集中于大中城市,每一百名北京或南京知友,就有4位是博士。他们崇尚艺术,热爱健身,有着良好的生活品位。
可以说,知乎网友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集散地,讨论的问题高大上。
也正因此,知乎上的问答,因为普遍的身份认同,也更容易被接受与信任。每一个答案之前的“谢邀”,都闪烁着一种自信的傲娇。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度的内部认同,某个答案取得信任的成本,也变得更低。
所以,当“宋先生”给小郭开出药方后,小郭选择相信了他。即便专业的抓药师傅表达了对铅丹药量的质疑,“宋先生”也能通过巧辩对小郭实现安抚。这不能不说是与他一开始就得到小郭的信任有关。
但这次事件,却可能再一次戳破了这个平台所追求的技术理性的乌托邦幻想:在海量信息泥沙俱下的时代,当放弃了严格的资质审核(邀请制),经历了用户不加筛选的极度膨胀之后,这个社区的精英光环早就变得羸弱不堪。营销号遍地都是,软文黑稿满天飞,有骗子在上面“跳大神”也不足为奇。
坦白讲,对一个病急乱投医的病号,在很多平台上,“宋先生”的伎俩都可能成功。但发生在知乎上,因为其技术理性的“人设”色彩过重,所以也就更容易被审视。
事实是,从知乎大V编造鸡汤故事骗捐款开始,知乎的理性技术光环就已经消失不再了。反鸡汤的社区,却被一个虚构的鸡汤故事骗得团团转,这本身就是对技术理性的讽刺。
或许是与“铅丹事件”有关,最近知乎发布了一则《关于进一步打击封建迷信类内容的公告》,称近期抵制封建迷信讨论进行了严厉打击,提到的成果就包括“处理涉及‘铅丹’服用功效内容30条”。
治理封建迷信的专项行动或许有一定效果,但知乎或许真应该反思,一个理性的平台怎么成了“跳大神”的乐园。
编辑:新吾实习生:范娜娜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