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http://m.39.net/news/a_9004498.html来源丨科学家庭育儿
ID:kxuyur
前些天,看到一个挺戳人的话题,引起妈妈们的热议:当了妈妈你后悔了吗?
后悔吗?大部分妈妈的答案都是“后悔又不完全后悔”。
不悔的是,因为有了你,我收获了独一无二的幸福和喜悦,你一点一滴的变化,充盈了我的生命。
悔的是,“妈妈”二字责任重大,为了保护你,我必须小心翼翼,坚强勇敢。
从昔日的女孩变成你的女超人。
然而,妈妈也是第一次担当这个角色,很多时候会慌乱、疲惫、甚至发脾气。
尤其当你学会爬、学会走、学会“气人”后,每次我强调了遍的话你都不听,我真的想分分钟把你塞回肚子里。
所以,这也算是后悔闪现的瞬间吧!
做了多年育儿科普,晨妈太理解妈妈们这种心情了。
不让娃碰的东西,他非要试试;在外面玩很长时间了,他哭着喊着也不回家;不给吃的东西非要吃,正经吃饭时候吃一口都费劲......
任你强调遍,娃还是当听不见!
So,面对固执、不听话的娃,老母亲真就没办法了吗?
当然不!其实,这些娃都是可以“治”的。
只要你疗法对,不仅能解决目前的问题,还会对孩子以后的性格有好处哦!
先了解真相,再说话
之前有位宝妈和我聊过这样一件事:
3岁的女儿,连着好几天不爱吃饭,上了饭桌挑三拣四,嫌弃这个菜咸了、那个饭干了。
女儿其他不适的症状也没有,这位宝妈就觉得是孩子在“找茬”,为不好好吃饭找借口。所以每次在饭桌上,都忍不住要发次火。
说实话,我也有点这么想,毕竟孩子没其他症状。
后来,宝妈告诉我“破案了”。她实在担心,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轻度铅中*,食欲下降。这种情况在家很难察觉,医院检查了。
你看,我们开始都给孩子扣上了“不听话”的帽子,结果差点酿成了大祸。
所以我想说,当你觉得孩子多次不听话、和你对着干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误解孩子,一方面会让他们降低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心理发育,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像这位宝宝一样,耽误病情。
搞清事情真相,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孩子说!
批评孩子前
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判断孩子是否在“搞事”,我们不能主观臆断。
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
第一,这可以防止误会,不冤枉孩子;第二,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和大人是平等的,这样他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纳、肯定孩子与他年龄相符且合情合理的想法,在此前提下给孩子一些更优的建议。
以理服人
不是以“父母”2字压人
总有父母说,我知道要讲道理,但是遇到“不讲理”的娃咋办?
额...那你有没有考虑娃是遗传了你的“不讲理”呢?(开玩siao了)
其实,跟娃讲道理,第一个禁忌就是父母站在“上帝视角”。
我们要学会“蹲下来”思考!
比如,你说这个开关有电,很危险,宝宝不能靠近。但是小宝宝哪知道什么是“过电”呢,一切东西他都想去摸摸、玩玩。
所以,这时候你就不能靠嘴说,得表演。
假装碰了一下,然后演出过电、痛苦的样子;或者让孩子体验一下被扎到刺到的痛苦,用较小的伤害来避免更大的伤害。
这时候宝宝就明白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二个禁忌就是以“父母”二字压人。
你是爸爸妈妈,但不等于你是绝对的权威,更不等于你说的都是对的。
所以,要想证明你是对的,必须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践之以行”。
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限,要让孩子明白道理纯靠讲是很难的。
咱们要接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幼儿阶段的生理发展需要,借助同理心去引导孩子,当然更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杜绝任何形式的威胁
“你再......我就......”
这样的句子脱口而出,你知道会有啥后果吗?
第一,孩子暂时怕了,屈服了,但下次还犯;
第二,说了也没用,因为知母莫若子,他知道你就是吓唬他呢。
所以,这种威胁的话咱还是别说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巧用“家庭会议”
看过《乡村爱情》的都知道,谢广坤最擅长啥,开家庭会议呀!
即使他再不讲道理,他决定的事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每次都是逼着别人表决通过)
所以,教育孩子也可以利用家庭会议。
娃做了一件事,你觉得不妥,他还不服气,那就可以提议全家来讨论这件事。举手表决到底谁对谁错。由此也能形成孩子的规则意识!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别哭了”
告诉孩子别哭了,第一没有用,第二会加剧孩子的焦虑感。
与其这样说,还不如温柔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或是抱抱他。
这能最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情绪。
给孩子不听话的额度
在安全范围内,孩子适度“不听话”不必上纲上线。
成长的意义,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不断试错。没有孩子能一蹴而就,很多事也不是非黑即白。
就像一个圆圈,有的孩子认为这是月亮,有的孩子认为这是太阳,他们都没有错,不是吗?
我们不该墨守成规,给孩子限制在条条框框里。
最后,希望我们的宝宝在健康长大的同时,也能肆意享受童年。
*来源:科学家庭育儿(ID:kxuyur),专业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打造的母婴知识平台,百名儿科医生及育儿专家入驻提供权威内容支持,您想知道的产后母婴护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过敏防护、成长发育、宝宝疾病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已由专家审核:李杨,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家庭教育、心理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