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人类学会了农耕,也就有了多余的粮食、水果,某些多余的种子、水果因为保存方式不当,进行无氧呼吸了,也就成了酒。据给帝王将相唱赞歌的中国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酿酒祖师爷有两个版本:仪狄或者杜康,不管怎么说,这俩货都是夏朝初年的人。也就是说,根据古书的记载,中国的酒起源于夏朝,但是考古发现证明,远在六千多年前,世界各地都独立发展出了酿酒的技术。最早的酒,就是粗略发酵的粮食或者水果,酒精度数很低,而且酒里浸泡着酒糟,这东西与其叫酒,不如叫做酒糟粥,而且很多时候古人无法做的除去杂菌,这缸东西就发霉了,变绿了,虽然我们现代人觉得这种东西非常恶心,但是古人并不觉得恶心,直到唐朝,中国人都在喝这种发霉得让人作呕的酒糟粥,比如“绿蚁新醅酒”这句唐朝诗,就是说酒里的酒糟发霉变绿了,像绿色的蚂蚁,古人酿酒的过程中,不幸进去了空气和醋酸菌,然后酒就变酸了,也就成了醋了,然后青铜器时代的古人发现,醋酸和青铜器中的铅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叫做醋酸铅的带有甜味的物质,然后他们爱上了喝这种醋酸铅溶液,然后铅中*,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青铜器时代从中国和到意大利,都有这种因为铅中*而先天不健全的贵族,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人逐渐会在酿酒的过程中加入酒曲让原料发酵,然后把发酵后的东西进行过滤,固体物质就是酒糟,液体物质就是葡萄酒、啤酒、*酒、日本清酒之类度数比较低的初级酒了。后来外国古人发现把初级酒加热到八十多摄氏度,然后收集蒸汽再冷却就能得到酒精和酿酒原料中容易挥发的物质的混合物了,蒸馏酒度数更高,喝着感觉更爽。然后元末明初蒸馏酒传入中国。中国的白酒、外国的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都是蒸馏产生的烈酒。蒸馏出的烈酒也要长期保存,使得酒精和其他物质充分反应,如果不加其他物质并且放进玻璃和陶瓷容器保存,最后的产物就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外国人更喜欢用木桶保存酒,然后酒里就溶解了木头里的某些物质,然后酒就有了木头那种颜色,就像某些中国人在烈酒里泡着新鲜的竹叶,很长时间之后这种烈酒又像酒的原始版本一样变成了绿色的了,这种中国酒叫做竹叶青。现在工业化生产的烈酒和醋,需要注意生产的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产生稳定优质的产品。因为烈酒酒精含量高,所以被人用来防腐,特别是浸泡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版本,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浸泡液会被没有意志力的馋嘴人类喝完了,然后标本腐烂坏掉了,所以大多数标本都是用廉价且有*的福尔马林浸泡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