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4岁湘雅名医最后的心愿将遗体捐献给国家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1/5948909.html

“我若不在了,

愿意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

希望能用于科学研究及教学,

推动学科发展。”

两个月前,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写下了这样一份催泪的遗嘱...

2月20日,老人因病去世。24日,简单肃穆的追思会暨遗体捐献仪式后,他的学生亲自完成了器官和组织提取。这是老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科学奉献。

老人名叫伍汉文,是我国代谢内分泌科学科先驱,著名内科学、代谢内分泌学、医学遗传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医院教授。

他的一生,就如他的座右铭“一息尚存耕耘不止振兴中华毕生为斯”。就在病情加重前期,他仍风雨无阻的每周坚持一次看门诊。他临床长达68年,是共和国在岗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大限将至

放不下的仍是倾注终身心血的学科发展

“8年前,老师被查出患恶性淋巴瘤。但这并没影响他坚持每周给病人看门诊。直到去年底,他感觉身体着实不好,就开始和我商量‘后事’。”医院病理科主任李代强说。

这个“后事”不是其他,而是伍汉文为之奋斗终生的科研。其中有一个方向,是病理学。病理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伍汉文在其遗嘱及遗体捐献给国家的自愿书写道,“医院的时候,注意到他们各个部门都很重视病理组织研究,包括放射科,因为组织学是基础。我所在的科室是代谢内分泌科,希望我的内分泌器官组织、骨组织能做成切片,用于科学研究以及教学,让内分泌学科的研究生、进修生和住陪生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教材,让学科不断发展进步。”

为此,他最担心有一天自己不再有意识,这一想法没法实现。专程嘱托跟自己有24年师生情分的学生李代强,亲手来做此事。他期望,能为这一事业的发展,再尽自己的最后一份“薄力”。

2月24日上午,亲属、同事、学生代表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同道、患者共约人,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向这位医学泰斗表达完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后,一辆挂有“高山仰止大爱无疆”的白色车辆,载着伍汉文的遗体,回到了湘雅医学院解剖室,进行遗体解剖。

“学生给恩师亲自解剖,心里感憾万千”,李代强如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特殊的解剖,他终生铭记:2月24日下午2:50至5:05分。时间就此凝固,这是他与老师对于医学大义最深刻的一次对话。

明察秋毫坚持坚定

成就中国内分泌学科从无到有的跨越

“明察秋毫”,是他的“基本功”。建国初期,伍汉文在工厂、矿山调查和讲学中,发现粉尘中铅锌含量远远超标。他立即展开研究,和药剂师赶制药物,先自己试用,再用于中*工人的治疗。此后,研制了治疗铅中*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和防治铅中*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填补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空白。

为啥坚持看诊?只有这样,才能“偶遇”科学。

科学,也不是谁牛谁说了算,需要实践真知。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医学界倾向于否定遗传学,我国遗传学实验室由此相继关闭。他在临床上发现了不少的遗传性疾病,由此发布了其治疗和研究的成果,肯定遗传学。湖南,也成为了全国率先恢复遗传实验室的省份。他,被誉为我国当代最早最权威的遗传学专家之一。

伍汉文也从不认为自己是导师,就能“引领”一切。医院院长周智广回忆,“回头看老师做过的几个领域的发展,更能体会老师的远见。他在每一个研究的关键时刻,都给予及时指点。但又在每一个新学科建立并奠定基础后,让我们去闯。”

点点滴滴的科学素养,助力伍汉文及其团队,实现了我国内分泌学科从无到有的跨越。最终,内分泌学科还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

记者获悉,伍汉文教授的遗体在完成解剖和缝合后,将进行火化。他的骨灰,一部分埋在湖南省红十字会遗爱人间纪念陵园,另一部分将埋到家里一棵大杏树下,树上将挂上他的牌位。在那儿,他还将看着自己钟爱一生的科学事业。

“敬佩、尊重。他的一生全献给了医学事业,太伟大了。”李代强已找不到更多的词汇,形容他对老师的敬爱。

猜你喜欢

?权威专家回应“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幸福感MAX!长沙上榜“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城市”

?长沙市“十大年度新闻事件”评选启动!

?北有故宫灯会,南有橘洲焰火!元宵夜的长沙也太炫酷了吧!

"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来源:长沙发布综合科技日报

编辑:谌程校对:邓佳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