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http://m.39.net/pf/a_4359089.html#商业财经#
“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年10月21日,中国生态环境部领导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让“中国不再是世界垃圾场”冲上热搜。
其实,中国彻底消除“洋垃圾”的决心,从年就开始了:
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规,中国将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其中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等24种固体废物。
年1月1日新规正式执行,在成千上万吨洋垃圾被中国海关查验退回的案件发生后,西方国家终于认识到中国“认真”了。
然后,它们就进行了猛烈的“谴责”。
美国最先坐不住,在年WTO会议上怒斥中国“自私”,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实施相关*策,继续进口垃圾。
随后,欧盟国家也出来“声援”美国,严厉谴责中国关于洋垃圾的禁令让其他国家环境饱受污染。
欧美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中国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占据全球人口数量的16%的发达国家,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
而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收站”,“吃下”全球超过45%的垃圾。
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习惯,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打包装船发往中国。
以美国来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垃圾是美对华第三大出口品,超过大豆和电脑,仅次于飞机和半导体。
当时美国人赚麻之余自鸣得意:“我们是废物出口领域的沙特阿拉伯”。
欧盟27国中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运至中国。
一旦中国拒绝接收,欧美每天产生的海量垃圾怎么消化,哪个国家还能接受,欧美国家环保优越性还怎么保持?
在欧美国家的“谴责”声中,中国在年修改了法案:
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年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此言一出立刻冲上热搜:中国终于不再是“世界垃圾场”。
01
饮鸩止渴的无奈之举
20世纪80年代,“洋垃圾”开始进入中国。
那些从世界各地成箱寄往中国的各式“洋垃圾”,对于当时工业资源短缺的中国而言,是一种难得的“资源捷径”。
比如,废旧塑料。
如果将回收来的废旧塑料破碎、清洗、加热塑化,再挤压成再生塑料颗粒作为工业原料加以利用,其成本要远远低于从石油中提取再合成。
再比如,废旧金属。
每吨报废的旧手机,可提炼出约到克*金,到0克银,千克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
有数据统计,从年到年,中国每年可从这些“洋垃圾”中提炼出约21.5万吨铜用于制造,占到那些年全中国铜产量的38%;从年到年,我国的“洋垃圾”年进口量,也从万吨增长到了0万吨,整整翻了10倍。
而分拣、粗炼这些“洋垃圾”,也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
但渐渐,远渡重洋而来的,就不仅仅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洋垃圾”了。
年9月,韩国7家公司以“其他燃料油”的名义,将吨废旧物由韩国运抵南京港,实际船上全是污水及有腐蚀性的化工废弃物。
年6月,德国将吨货物运抵江西,说是废塑料,其实是食品袋、饭盒、饮料罐等。
更有甚者,甚至把不知是否携带不明病菌的医疗废物,一并随货船丢给中国。
02
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年,中国的一纸禁令,把很多已习惯将“洋垃圾”送往中国的发达国家弄懵了。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交易闭环:发达国家通过输送“洋垃圾”解决本国的垃圾回收问题;中国则通过回收“洋垃圾”解决国内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但在这宗交易背后,中国的环境和相关从业人员,却成了最大的牺牲者。
说到“洋垃圾”,就不能不提到一部纪录片,叫做《塑料王国》。
这部关于环保的纪录片在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
导演王久良用了数年的时间,拍摄出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情况:
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被运到中国处理,成千上万的家庭作坊在露天操作加工废料,孩子们从小跟着家长“从垃圾堆里找金子”......
在美国加州一个垃圾回收部,工作人员正在快速地分拣垃圾,如果是塑料,就会流向中国市场。
越洋轮船把成吨的垃圾运往中国,再由大货车转运去各个小城镇。
这些城镇依靠着塑料垃圾致富,当地人说,“从垃圾里捡钱,百万富翁都有,了不得!”
绝大多数人很难想象竟然会有这样的所在,举目之下全是垃圾,漫天灰尘,气味刺鼻。
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甚至有时连手套都不戴的工人们,徒手将不同种类的塑料分拣出来。
这些塑料垃圾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德国、韩国......
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入境,种类很杂,但当地人通过点火、看烟、闻味等最简单方法就能辨别。
苍蝇是这里最常见的动物,母亲带着大女儿、背着小女儿拾掇塑料。
密密麻麻的苍蝇在幼小的女孩脸上扑腾,孩子却乖乖地不哭不闹,似乎早已习惯。
房间外面依然是堆积成山的垃圾,小小年纪的男孩跌倒了,瞬间大半身沾满了灰尘,脚被扎破疼得哇哇大哭。
几个孩子试图从中寻找玩具,意外发现了废弃的针管,便开心满足地拿着玩耍,甚至吸了水直接往自己嘴里挤。
塑胶手套在这里也很常见,他们直接对嘴当成气球吹。
这样的医用废料还有很多,输液的、打针的......谁也不知道这些医疗垃圾里,到底有什么病*。
生活用水,几乎就是“污水”。
然而大人顾不上小孩的危险举动,他们必须片刻不停地埋头处理垃圾。
尽管带着厚厚的手套,手还是经常被扎破皮,这东西污染厉害,他们心里很担心,但面对镜头,还是坚持说一切安全。
孩子们都是聪明的,却并没有机会上学。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跟在父母身边帮忙收拾塑料,反倒像成了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
四周常年围绕着垃圾焚烧的黑烟,呛得人直往边上跑。
“可熏得慌了,”与垃圾相处了一辈子的老奶奶,低下头说,“可是你有什么法?”
不远处还种着粮食,种植户对着镜头说,“我们用的地下水,黑烟也没污染,粮食很安全。”
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河里井里的水早就被污染了。
环境的污染不可逆转,健康的威胁也日益严重。
中年的大叔说:“我的病挺厉害,不知道活到什么时候。”
壮年的小哥说:“不查身体了,应该是坏了,但不查了,没钱没办法,死也没关系。”
对他们来说,唯一的指望,是“为了孩子、为了爸爸妈妈”。
但眼看着生存环境越来越糟,越来越多人迷惘而无奈:“癌症现在真是奇了怪了,年纪小的人也照样得......”
中科院、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曾在此做过大量抽样研究,当地部分土壤的铅、锌、铜含量,是对照区域的倍~倍。
当地很多人都有呼吸道疾病,皮肤也出现溃烂,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肾结石。
小孩的问题则更加严重。
年央视新闻报道称,从6年开始到9年就有五六百名铅中*儿童,体检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孩子血铅超标。
汕头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铬污染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当地新生儿脐带血铬水平为.38微克/升,而其他地区新生儿的这项指标,是20.30微克/升,差了15倍。
在当地,不论大人小孩,你很难找出谁没得过病......
这些,都是纪录片《塑料王国》中真实的场景。
有人说,“洋垃圾”交易,其本质就是一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霸权欺压。
他们用看似诱人的利益,阉割着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人民健康。
今天,中国是站出来反抗的第一个;未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多。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