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吃垮的古国,古罗马为何越吃越虚弱 [复制链接]

1#

引言:

经历过王*、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古罗马的繁荣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开始了它的掠夺之旅。

自然而然,古罗马的土地、人口、财富越来越多。罗马贵族们视金钱如粪土,穿金戴银、服饰奢华、住所宽敞、饮食奢侈。

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的奢侈却成为古罗马灭亡的原因之一。

一、铅元素,古罗马人身体素质下降的罪魁祸首

随着古罗马的繁荣发展,冶金技术得到发展。

在古罗马贵族的生活中,金属铅频繁出现。铅不仅被运用在建筑、*事活动和玩具的制作上,还运用于厨具、餐具上。

公元前二世纪,古罗马人开始利用铅制锅具熬制葡萄糖浆。由于需要高温熬制,导致葡萄糖浆中的含铅量大大增加。

此外,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古罗马人会在酸涩的葡萄汁中加入铅丹。

铅与葡萄酒反应后,会产生带甜味的醋酸铅,从而抑制葡萄汁中的酸味。

但如今看来,这是一种*性反应。因此,笔者浅析认为,葡萄糖浆是古罗马贵族铅中*的来源之一。

另外,古罗马人饮用的葡萄酒都掺入一定比例的水。

而古罗马时期,罗马人的饮用水多来自于雨水,而盛放雨水的器皿中也含有铅元素。

在雨水的侵蚀下,铅元素渗入水中,最终出现在罗马人的饮品食物里。

除了贵族深受其害,古罗马的百姓也在劫难逃。

古罗马城市的输水管道用料就有金属铅,虽然这些输水管道便利了古罗马百姓的生活,但是久而久之,携带着金属铅的水渗入他们的生活。

铅元素就这样沉积在古罗马人的体内,代代相传,古罗马人的身体素质自然越来越差。

二、奢侈之风盛行,古罗马人痴迷饮宴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古罗马的强大伴随着奢靡之风席卷全国,饮宴之风由此兴起。

特别是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来临时,古罗马人不再追求简朴的饮食风格,反而变得奢侈浪费。

自此,饮宴不仅代表着品尝美食美酒,还拥有娱乐的属性。

一般而言,罗马的宴会分为四部分,首先会上一个冷盘,然后上主食,接着为用餐者提供甜点,最后献上甘甜的美酒,开始酒会的狂欢。

不过,在古罗马并非人人都有参加酒会的资格,妇女和儿童在享用甜点后就会退场。

奢侈的饮宴之风不仅改变了罗马人的饮食习惯,使罗马人的餐桌上增添了许多美味的食物,还影响到他们的用餐环境。

古罗马的奴隶主会把餐厅设置得美轮美奂,有的餐厅设在风景宜人的野外,一抬头就能看到自然美景;有的餐厅装潢华丽,用象牙、*金、珠宝等名贵之物装点四周。

除此之外,罗马人规定了餐桌礼仪。

参加饮宴的客人都要穿上托加,托加一般用纯色的羊毛制成。

三、万物奢靡,罗马人逐渐忘却本心

罗马共和国前期,古罗马人能选择的食物不多,再加上战乱连连,古罗马人的饮食以简洁为主。

古罗马人具有较强的城邦意识,战乱时整个社会崇尚简朴,如果有人明目张胆地淫奢骄纵,甚至会受到惩罚,古罗马的监察官就拥有干预私人奢侈现象的权力。

据统计,罗马只有四年左右没有对外战争。

经过古罗马野蛮地对外战争,其实力不断提升。罗马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奴隶制,战俘成为古罗马奴隶的一大来源。

古罗马人在拥有奴隶、财富、食物的前提下,毫不犹豫地发展起了骄奢之风,由此进入“堕落的时代”。

在拥有一百万人口的罗马城,流民竟高达八十万人。

一些渴望得到*治权利的人也兴风作浪,乘机举办宴会、角斗等活动吸引眼球,借此获取选票,从而赢得*治上的权力。

这些人成为官员后,又会继续贪污,接受贿赂。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古罗马良好的*治风气一去不复返。

而罗马*府为了迎合民众的娱乐之心,古罗马的节假日日渐增多,公元四世纪时古罗马全年有天假日。

*府主动为那些在节日举办的大型活动买单,在财*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罗马人却不用纳税,只需要享受着掠夺带来的快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府不仅增加收税人的赋税,还进一步拆分行省。

地方行*层级的增加意味着官员数量的增加以及层层克扣的金额增大。

古罗马的某一时期,收税人数甚至超过纳税人数。这样残暴的*策导致民不聊生,贫困普遍。

尽管古罗马不缺正义之士制定禁止奢侈法,希望能以此挽救行将就木的古罗马,但古罗马人还是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

经济、*治上的问题进一步威胁到古罗马的*事实力。

古罗马的*队抵抗*府命令,甚至为了加官晋爵、增加财富而频繁拥立皇帝。

随着德意志的入侵,古罗马在恶性循环中衰败。

结语:

回首古罗马的繁荣时期,其最后的衰亡令人唏嘘不已。

尽管当时古罗马的科学技术首屈一指,却仍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给罗马人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除此之外,未能坚守初心,忘却节俭习惯是古罗马衰亡的思想之源。

尽管饮食只是古罗马人生活的冰山一角,却能让人见微知著。

可以说,奢侈之下,古罗马人亲自将自己建造的帝国“吃”垮。

参考文献:

《罗马史》

《罗马编年史》

《关于大洋与临近地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