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滴子清初四大奇案之雍正暴毙的背后隐情 [复制链接]

1#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人们不禁要问,年纪不过五十八岁,正值春秋鼎盛的雍正帝,何以突然暴毙呢?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得病,但仍能正常办公,二十三日就突然传出死讯。三天的时间,雍正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其中有没有阴谋呢?

紧接着,就流传了出了很多关于皇帝暴毙的传言:有人说雍正是被宫女勒死的;有人说雍正是中风而死,还有人说雍正是吃丹药中*而死。

但流传最广,最为人耳熟能详的还是吕四娘刺杀说。

雍正皇帝的死亡颇为离奇

一场滑稽又悲惨的的文字狱

吕四娘何许人也?浙江大儒吕留良的孙女。那吕四娘为什么要刺杀雍正呢?这还得从雍正年间的一桩文字狱谈起。

雍正十年,一个叫作曾静的湖南儒生游学嘉兴,与当地的诸学子谈经论道。当时有两个人和曾静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意犹未尽之际,两个人拿出了老师的著作给曾静看,曾静看后,击节叫好,振奋不已。

这两个人,就是吕留良的学生严鸿逵、沈在宽。

到底吕留良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让曾静如此钦服?

吕留良生于明崇祯二年,他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吕氏家族在明朝世代为官,明亡后,吕留良全家效忠于南明,抵抗清*南下。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满清最终还是建立了*权。吕留良一肚子反清复明的思想,尤其“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论”的激进言论,对于当时的明朝遗老遗少影响很大。

康熙四十五年,吕留良因病去世,留下了六个儿子和长媳以及孙女吕四娘。

要说也该着吕家倒霉,严鸿逵、沈在宽两人把老师的著作拿给曾静看,也不过是话到投机时的冲动之举。他们绝对想不到曾静能折腾出后面这么大的动静。毕竟,他们的老师吕留良还曾于顺治十年参加过科举考试,吕四娘的父亲吕葆中甚至还曾经中过榜眼,做过清朝的官。反清复明在他们那里只不过是装点门面的一句口号而已。喊喊罢了,毕竟谁也不能拿它当日子过。

曾静触发了吕留良文字狱案

哪曾想,曾静却当了真,竟然立志反清复明。不过,曾静还算没有老糊涂,知道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道理。没有兵怎么反清复明?只好拉拢有实权的官员。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官员走入了他的视野,他就是川陕总督、岳飞的后代——岳钟琪。

为什么选择岳钟琪呢?这位曾静老哥在这件事上,将书生的幼稚暴露得连裤衩都不剩。他想,岳飞何许人也?那是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抗金英雄呀!金人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虽然岳老爷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死于秦桧之手。但说到底,还是和金人有极大的关系,岳飞后人也因此与金人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满清是金人的后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所以,曾静想当然地认为岳钟琪和满清也必定有深仇大恨。

我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但曾静用他清奇的脑回路向我们诠释了:有文化没脑子更可怕。

曾静于是就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并派自己的学生张熙送去。在信里,曾静先是帮岳钟琪续了续家谱,然后晓之以民族大义、家仇国恨,什么祖宗之仇不共戴天啦,华夷之防不可轻废啦。都是些当时江南排清士人的老生常谈。

没有任何悬念,岳钟琪皱着眉头看完这封信后,不但没有被策反,反而嗅到了一丝立功的气息。原来,当时岳钟琪不被雍正信任,正愁如何向主子献媚,这时天上竟然掉下来一块大馅饼,不偏不倚的砸到了自己的身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放下信,他立即扣押了张熙,顺藤摸瓜,摸到了正沉浸在建功立业幻想中的曾静,然后接着往下捋,捋到了吕氏家族。

岳钟琪对此事不敢怠慢,迅速上奏雍正帝。雍正得知有人如此大胆,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策反朝廷命官,这还了得!给我查,狠狠的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吕家藏书中反清复明的言论比比皆是。雍正怒了,这位心狠手辣的皇帝,立即将曾静和与吕留良有关的一切人都抓了起来,包括闲杂人等。

雍正:朕要看看,谁在谋反!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经过两年的查勘,物证人证俱在,事实确凿,这桩哄传一时的文字狱大案终于落下了帷幕,经刑部会审,作出了如下判决:

1.吕家男子,上至爷爷下至孙子,以及门生故旧,凡是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全部处斩。

2.十五岁以下的男子,和众女眷全部罚没为奴,发配宁古塔,终生不得返回。

3.至于吕留良和吕葆中父子,因为案发时早已身故多年,那就开棺戮尸、枭首示众、挫骨扬灰。

这件历史留名的文字狱就此终结,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沉重的刑罚,除了两个人。

一个是吕四娘,另外一个就是曾静。

吕四娘在案发之前,就已削发为尼,所以免于处罚。而一手“点燃”了这场惨剧导火索的曾静,竟然平安无事地活了下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曾静被捉拿归案后,雍正一眼就看出了眼前这个书生是一个“迂妄之辈”,和吕家著书立说遗患无穷相比,根本不足为虑。于是,雍正开始在曾静身上动起了脑筋。他认为,江南之所以屡屡出现打着反清复明口号反对朝廷的人,是因为这种思想在江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兴大狱虽然会起到震慑作用,但江南持此思想的士人如此众多,想要通过杀戮解决这个问题,太过困难。还不如,把解决之道着落在这个迂腐的儒生身上,说不定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雍正皇帝开始对曾静晓以大义,好酒好饭,好言相劝。最终,曾静竟然被雍正皇帝感化了。雍正将他和自己的对答刊印成了《大义觉迷录》,让曾静带着投放到苏杭市场,然后曾静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现场说法,宣扬雍正帝和清朝统治者的仁义。

昨日反清复明,今时踩明扶清,如此嘴脸,嘿嘿,好不恶心。

当然,曾静师徒最终也没逃过这一劫。雍正驾崩以后,乾隆刚一登基,就将曾静以“泄臣民公愤”为由而凌迟了。说回吕四娘,据传,在吕家上下被处斩以后。吕四娘决定为吕家报仇,她随甘凤池苦练武功,并借选妃之机混入后宫。终于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这一天,趁雍正宠幸之际,刺杀成功,并将其头颅割下,报得血海深仇。

吕四娘刺杀雍正帝

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但因为破绽太多,并不足以采信。雍正帝真正的死因,据历史学家研究是因为服食丹药过多,导致铅中*而死。在这里,我们就不深入探究了。

但是在吕四娘刺杀案的背后,有一个让人很感兴趣的问题:这个故事纰漏之处甚多,明显是好事之人的杜撰。但为什么还为当时的百姓所喜闻乐见,编入戏剧、写进书里,并广为流传呢?仅仅因为这个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吗?

显然不是。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还得从雍正皇帝的改革说起。

那些年雍正得罪的那些人

历史上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越是改革者所受非议越大,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比如张居正,还有我们本文要说的雍正。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

那是因为改革需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改革者往往会因此被他们黑化。那么雍正的改革,都动了谁的奶酪,又是谁在背后诽谤他呢?

1.被重击的大清官场

历史上,人们习惯于把从康熙到乾隆年间这段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称之为“康乾盛世”。

实际上,康熙末年,因为混乱的朝*,导致了当时的大清*治、经济、民生、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天下承平日久,人民安居乐业的背后,大清在康熙末年已经是危机四伏,如果再不变革,很可能康乾盛世在一开始就已经夭折。

就在这个时候,雍正皇帝粉墨登场。

雍正果然没有辜负康熙对自己的期望,一上台就开启了雷厉风行的改革。

他首先把目光瞄准了朝廷中的*争。

雍正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对一般臣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曾经和自己争储的八爷*。

八阿哥是八爷*的首脑人物,对于他的处理,雍正颇费了些脑筋。如果,一开始就对其进行打压,无疑会给*敌以自己矫诏篡位的口实。同时,自己初登大宝,根基不稳,也不宜在这时候掀起朝野独立,加深矛盾。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加封八阿哥为和硕廉亲王,十二月十三日授他理番院尚书。雍正元年,再命他办理工部事务,以示优抚。

等到雍正羽翼已丰,他的反击终于开始了。他先是剪除八爷*外围的大臣,接着以各种理由训斥八阿哥,并命令他下跪悔过,进行人格侮辱。终于在雍正四年正月初五,八阿哥被革去王爵,宗人府除名。二月七日被圈禁,三月初四日被冠以近似辱骂的名字“阿其那”。

八爷的结局非常悲惨

不堪折磨得八阿哥于同年九月八日病卒于监所,死因不明。

接着雍正帝开始整治八爷*里的其他人物,十四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等先后被囚禁。

当然,遭到清算的还有四爷*里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和年羹尧。

在这一点上说,雍正倒是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但是这些遭到贬斥的王公贵族却因此更加黑化雍正帝,雍正矫诏篡位之说就和八爷、十四爷的操弄有关。

在朝廷内再无反对派后,雍正又把目光转移到吏治和财*上来。

他对官员腐败的态度和自己的父亲完全相反,可以说是冷酷到底。

他对官员们所玩的那一套欺上瞒下的把戏再也熟悉不过。刚即位一个月就委派官员从全国上下清查亏空。结果不出所料,从中央各级部门到地方各级衙门,亏空问题触目惊心。

接着雍正出台了填补亏空的办法:谁的衙门谁负责,谁出现亏空谁赔偿,结果全国上下各级官员遭了殃,毕竟在康熙末年这个贪腐的“*金时代”,有谁敢说自己绝对干净?想耍赖?那就抄家、砍头。大批官员因为查亏空查的家破人亡,这其中就包括《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江南织造曹寅。曹家因此败落。

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被雍正帝清算

伴随着清查亏空而来的是耗羡问题,为了斩断官员肆无忌惮的贪腐之手,雍正决定连根拔起:耗羡归公。这可要了大清地方官员们的老命,俸禄本来就低,现在你雍正一不许挪用,二不许贪污,那我后面一堆老婆孩子、师爷门吏怎么办?

雍正说,别着急,山人自有妙计,他是这样安排的:各级衙门还是负责征收耗羡,但是钱收上来,我来分配。钱还是你们的钱,只不过要改改发放方式和对象。你们地方官员一份,作为生活补助,称作养廉银;再拿出一份,留作地方经费;还有一部分,填补亏空。

妙!实在是妙!经过雍正这么一改革,你还别说,官员们确实清廉了许多,但是腰包却明显瘪了下去。

此外,雍正还针对官员逃避徭役的弊端,提出了士民一体当差的对策,别管你是当官的,还是泥腿子,谁都必须履行自己当差的义务。

官员们为此叫苦连天。

就这样,雍正又把整个大清官场得罪了。

于是王公贵族和官吏们两股势力拧成了一根绳,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竭尽所能地污名化雍正,从继位问题,到死亡方式,无所不用其极的往死里黑。

这群人属于统治阶级的绝大多数,掌握了国家舆论武器,在雍正生前还有所收敛,等到雍正暴毙之后,疯狂的编造各种宫廷流言抹黑他。雍正暴君的形象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2.被愚弄的平头老百姓

紧接着雍正又把注意力放到了税收上,而这和黎民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

在雍正以前,*府税收主要来源于两大块:丁税和田赋。所谓丁税,也就是人口税,也即按人头收税。但这很容易造成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伴随着土地兼并,很多百姓最后变成了少田或者无田的贫农。而这时候,却仍然要交纳固定的人口税,很多人交不起,因此破产。我们不要小瞧这个问题,很多人因为这一点而选择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导致国家动荡。

虽然康熙五十一年出台*策,新生人丁,永不加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但从根上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雍正当然看到了这个问题,他的对策是摊丁入亩。啥意思,把人口税摊到土地之中,田多的人多交税,少田或者无田的人少交税。农民负担因此大大减轻。

但是这一*策,却大大损害了大地主阶层的利益,他们纷纷出来表示反对,改革推进不动,皮球又抛回了雍正这里。

雍正的对策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硬推。

你不得不服康熙眼光之*辣,换做任何一位其他皇子坐在这个位置的话,可能就真妥协了。

雍正果然没辜负康熙对自己的期望。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硬是将摊丁入亩这一利在当代的国策在全国推广开来。

但有人可能更不理解,为什么雍正为民造福,老百姓却还是那么卖力地骂他,甚至在他死后还在“戏说雍正”呢?

因为他们被愚弄了。

在古代,国家实际上是操控在统治阶级,也就是官员的手上,他们不但垄断了国家的文化,还操弄社会舆论。

在雍正死后,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文化武器,对雍正皇帝发起疯狂的攻击,民众不明所以,也就跟着瞎起哄了。

此外,雍正皇帝还大兴文字狱,残酷镇压了江南大批文化名士。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其穷凶极恶的暴君形象至此深入人心。

古代女子有哪些化妆品用?原来古人这么厉害,口红三十多色号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白起也并非无所不能——谈秦国长平之战的惨胜

陈独秀被捕后,新婚妻子方知他真实身份,毅然往南京陪坐牢5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