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杨云龙通讯员吴靖
“挑食是缺锌,脸色白是缺铁,个头长得慢、睡觉不安稳是缺钙……”孩子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不少家长觉得要查一查才安心。近日,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纳入儿童体检普检项目。不少家长疑问:为什么不能做这项检查?什么情况下才需考虑做微量元素检测?如何补充微量元素?医院儿童保健和生长发育专科副主任医师刘珊珊进行了分析。
不少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
“孩子有枕秃,肯定是缺锌缺钙或者缺别的微量元素,想给他做个检查,回头有针对性地补一补。”近日,医院做健康体检时,市民陈女士主动提出想给宝宝做个微量元素检测。不料,这个要求被医生拒绝了,“国家要求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但几乎每个月,都有家长提出要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
为什么这边国家“叫停”,那边家长却追着要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查?刘珊珊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对儿童的养育也越来越精细,儿童保健品市场很红火。看到广告宣传,家长容易盲目对照自家孩子找问题。
“其实孩子的很多症状,都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并非出现健康问题。”刘珊珊表示,比如孩子枕秃,其原因除了佝偻病(俗称缺钙)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婴幼儿头发毛囊疏松,容易脱落;孩子生长快,生理性多汗,或者天气闷热,甚至头上湿疹搔痒等,宝宝睡觉不舒服经常摩擦导致掉发,也可能是仰卧姿势睡觉太久。适当改变宝宝睡眠条件,就能改善枕秃情况。
刘珊珊说,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不爱吃饭,担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其实,这可能是孩子吃零食太多,食物品种太单一,活动量不多,甚至是天气炎热或感冒恢复期导致孩子胃口下降;或是孩子个子偏矮,自然食量就小。只需调整喂养方式,就能帮助孩子恢复胃口。有些孩子甚至都已经超重了,家人还在焦虑孩子饭量小,所以科学评价孩子的生长水平很重要。
有疾病症状才需考虑查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指的是人体中含量极低的每天需求不足10毫克的元素,通常包括铁、碘、锌、铜,镁等,而钙每天需求超过毫克,严格来说,它属于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就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早在年,原国家卫计委就发文要求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工作,提出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时隔8年,国家卫生部门再次出手,“叫停”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之所以“叫停”儿童体检普检项目的微量元素检测,主要是因为:目前国际上对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人体微量元素的正常值范围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过末梢血、毛发、抽静脉血等方式得到的结果代表性不足。例如,人体中约99%的钙储存于骨骼和牙齿中,仅1%左右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状态存在于血液中,当血钙下降时,人体使钙从骨骼中释放出来,使得血钙相对稳定。因此,缺钙往往骨密度骨量下降,而不是血钙减低。检测体内维生素D含量和骨量X线扫描才是科学诊断方法。
什么情况下才需考虑做微量元素检测?刘珊珊介绍,如果孩子出现脱发、厌食、烦躁等症状,同时还有疾病的其他临床症状,才会考虑有针对性地做微量元素检测,比如是否铅中毒等,帮助综合判断病情;孩子严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同时经常疲倦乏力,考虑是否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贫血;部分早产儿、某些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患儿,医生也会考虑让他们做微量元素检测。
“健康的儿童,没必要刻意进补。”刘珊珊表示,如果随意给孩子吃补品或保健品,反而可能打破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影响健康。
补充微量元素,主要靠多样化饮食
目前,常有血检(采指血、抽静脉血)或发检(测头发)几种微量元素检测方式,末梢血和头发检测完全不科学,甚至得出错误或相反的结论。而即便是静脉血,临床意义也有限。
刘珊珊表示,如果错误或过度解读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而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可能使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反而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比如,补钙过量可能诱发肾脏结石,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抑制食欲;盲目补铁可能会损害胃肠黏膜;盲目补锌可干扰铁等其他微量元素吸收等。
刘珊珊表示,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物中,饮食是常见的微量元素摄入途径。如果是正常喂养儿童,合理添加辅食,孩子不挑食、偏食,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是不容易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保证孩子健康营养,应提倡饮食多样化,均衡搭配。比如:
钙:奶类及奶制品食物、豆类及豆制品、虾皮、海带等海产品含钙量比较丰富。
铁: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类、海产品,甚至强化铁食品中含铁量比较丰富。
锌:牡蛎、花蛤等贝壳类海产品,以及红肉类、动物内脏、花生油等含锌量比较丰富。
硒:海产品、肉类、动物内脏尤其是动物肾脏,含硒量比较丰富。
碘:海带、紫菜、干贝、海参、海蜇等,含碘量较丰富。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