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改革高地面临新挑战
7月份以来,从南京江北新区成为第13个国家级新区,到国家发改委一日发布两份文件助推国家级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再次成为一个热词。“改革国家队”的基因与光环,让人们对国家级新区抱有更大的希望。
过去的几个月,中央部委连续对国家级新区下发文件,并召开了第一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表示,要建立健全推进新区发展建设的机制,统筹新区设立布局,协同解决新区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各新区要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定位,寻求错位发展以避免新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强与各类特殊功能区(如自贸区)建设的有机衔接,形成新区间良好竞合关系。
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新增长极,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深度实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新挑战、发挥新作用,是各方需要关注的课题。
积极适应“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未来5~10年,国家级新区面临着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目前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挑战。
一是工业能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二是能不能适时推进中国的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升级。到2020年,我国名义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但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或者接近52%的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新区在城镇化尤其是城乡一体化中有新的角色。三是能否适应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例如,目前天津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占比达到50%以上;全国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已经接近45%。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50%左右。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三大趋势下,新区如何抓住“互联+”的机会,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抓住城镇化的机会,使新区在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服务型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国家级新区要研究这些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