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根快用光的小铅笔头会让你想到什么
TUhjnbcbe - 2025/2/15 17:32:00

原创刘骏

在语文改革的路上,提倡思维的多元,想必是存在着一些困难的。与思维定式关联比较大的,我个人觉得是思维的多元化。

但问题却又恰恰在此,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元化思维?

某次课堂,我随机拿起一根快用光的小铅笔头。我问学生们:“看到这个,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们非常踊跃,开始纷纷抢答问题。

有的人说铅笔是用木头做的,要珍惜木材,继续用光它,不可以浪费;有的人说这个铅笔看上去很没有安全感,总感觉拿不住,有点像掌握不好的知识;又有的人说这个铅笔太尖了,很容易折断,还是圆头的好一点;还有的人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很少用这样的铅笔,我们都用自动铅笔……

从孩子们的口中,我听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像是不同的船,虽然顺着同一片水流出发,却在人力的运作下,开往不同的港湾。

依稀记得多年前,网上有大V发帖说中国人失去了创造力,字里行间充斥了指责,以前鲁迅笔尖犀利,剑指众人,反问现在的中国人是否失去了自信。

中国人失去的东西很多,但貌似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因而作为教师,我们的引导显得格外的重要。引导不光光停留在说说而已,而是要贯穿在教学当中。

今年江苏常州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起源是因为一篇作文,学生写了一篇关于三打白骨精的作文。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这名教师在学生的本子上写道“传递正能量”,本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因孩子受不起批评与挫折而跳楼自殒。

同样是关于“三打白骨精”的案例,我在某本书中看到某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在课堂中,他给学生们播放了这段影片,然后与同学们谈观后感。

一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白骨精非常好,她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听后,笑了笑,并未批评,而是反问:“那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学生回答是坏事,老师继续说道:“既然是坏事,还要坚持不懈地做,岂不是坏上加坏了吗?这个我们要学习吗?”学生回答:“不要学习。”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教学实录,却能看出来教师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充满了智慧。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以只是授课,更应该育人。

某次上课,我拿了某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来给同学看,这是一篇看图作文。图中画了四只猫咪在餐桌上吃饭,盘中放着鱼,一只猫正在低头吃盘中餐,一只猫放下盘中的鱼,转身去扑一只老鼠,而另外两只猫指着抓老鼠的猫咪说着闲言碎语。

就是这样一张图,我问同学们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不能忘本,有的说不能浪费粮食,有的说不能在别人背后讲闲话,还有的说不能只低头盯着碗里的……同学们的想法很多,观察力也非常出色。

进而,我又给出了一张图片,是在微博上截取的一张某明星在饭店门口被偷拍的图片,我问他们这张图画了什么。结果大家给出了一致的结论——某明星出轨。

我笑了,然后问道:“如果网上没有官方新闻对他进行事实定义,那么,从这张图片看来,你们觉得他们在干嘛呢?”

学生们的答案开始出现了不同,有的说是吃火锅刚出门,有的说在路边等车,还有的说是几个好朋友在聊天……

看着他们给出不同的答案,我开始引导道:

“其实,在我们自己没有亲身参与其中时,眼睛看到的、听到的,都有可能是被加工过的。近些年来,互联网上产生的网络暴力,多半都是有人在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操盘,妄图控制人们话语的走向。今天大家非常棒,你们内心开始有个声音告诉你们自己,要时时刻刻做到辩证思考。所谓辩证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有些事,即使身处其中,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思考不清它的真与假。所以,在我们拿到一个事实、一个辩题的时候,大家要记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不要成为一个只走独木桥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根快用光的小铅笔头会让你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