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消除“洋垃圾”,中国真的认真了。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规,明令禁止了4大类共24种“洋垃圾”入境。年1月1日新规正式执行,在成千上万吨洋垃圾被中国海关查验退回的案件发生后,西方国家终于认识到中国“认真”了。
年10月21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据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透露,中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一时间该消息冲上百度热搜!
所谓的洋垃圾,通常是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其中洋垃圾中包含的电子垃圾,是指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以及计算机、手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的淘汰品。电子垃圾用焚烧或简单填埋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电子垃圾含有多种不同成分,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然后,它们就进行了猛烈的“谴责”。
美国最先坐不住,在年WTO会议上怒斥中国“自私”,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实施相关政策,继续进口垃圾。
随后,欧盟国家也出来“声援”美国,严厉谴责中国关于洋垃圾的禁令让其他国家环境饱受污染。
而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收站”,“吃下”全球超过45%的垃圾。
当时美国人赚麻之余自鸣得意:“我们是废物出口领域的沙特阿拉伯”。
在欧美国家的“谴责”声中,中国在年修改了法案:
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不分大类、小类,全面禁止!
年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此言一出立刻冲上热搜:中国终于不再是“世界垃圾场”。
过去20年里,洋垃圾“无节制”流入中国,造成大面积空气、河流、土壤污染,大量儿童铅中毒。
除此之外,因为争夺洋垃圾,甚至每年引发大量械斗、仇杀事件……
别人不要的“垃圾”,却是当时中国人稀罕的“宝贝”。
比如废塑料。
如果将这些废旧塑料通过破碎、清洗、加热塑化,最后挤压成再生颗粒,作为工业原料投入利用,比直接从石油提取合成要便宜,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说白了,可以多赚点钱。
金发科技就是以此发家,如今已是改性塑料龙头企业。
再比如废金属。
以一批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来-g黄金,-0g银,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
从年到年,中国人从中每年提炼出21.5万吨铜用于制造,占到整个中国铜产量的38%。
这就是贵屿人的谋生手段——他们提取出的黄金,有时足以影响国际金价。
还有废纸。
美国、加拿大、芬兰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造纸原料中木浆占比为90%。使用这些废纸能够极大节省成本。年及以前,国内约40%的废纸需求靠进口废纸满足。
而对西方国家来说,处理一吨垃圾的成本是美元到美元,中国处理垃圾的成本却只有10美元到40美元。
欧美国家的垃圾处理公司将垃圾转卖到中国,节省大笔处理垃圾的成本,赚取巨额差价,而中国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这些垃圾消化掉,赚取这条产业链中最微薄的利润,同时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中美贸易正打得火热,贸易量激增。满载而去的船只,返回时往往半仓或者轻仓,运费十分便宜。
曾在香港做废纸出口生意的张茵看到了这样的便利,决定占个先机,从事造纸。
年,张茵投资1.1亿美元,创立玖龙纸业,正式从废纸贸易转型为废纸造纸。
不到10年时间,玖龙纸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17%,成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
6年,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股价稳步提升,张茵也以亿的身价位列胡润财富榜首,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
与财富积累同步的,是洋垃圾的进口量——从年到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10倍,从万吨增长到0万吨,成为一项大宗交易品。
而中国制造的成品最终流回发达国家,让他们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这似乎是一个没有输家的循环系统……
但是,中国的拾荒人、中国的环境,成为了最大的牺牲者。
洋垃圾产业链,带动的多为中低端制造业,1分钱的效益,常常会附带着10倍的污染值。
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声明:禁止24种“洋垃圾”进入中国。
禁令一出,世界文明中心的欧洲,开始焦急地讨论大约0000吨的塑料垃圾要往哪里放;
还有韩国,本应运往中国的垃圾,却只能在城外堆积成山,一个小火星直接导致大火燃烧了三个月…
很快就是年,正式实行的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对中国来说,这一系列禁令的连锁反应,则是相关行业的短期波动。
比如,金属、塑料等行业,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动。纸制品价格更是多次上调,从上游的原料到下游的消费端,一个接一个地涨。
原料上涨甚至造成价格倒挂,让很多中小型的纸厂不堪承受,纷纷宣布停产。
那么,洋垃圾禁令,是否伤害了中国的制造业?
短期来看或许如此,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倒逼许多企业做出升级。
我国有相当一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它们多属于技术含量低、产业集聚度低、污染防治水平低的“三低”企业,“散、乱、污”是其最明显的特征。
在禁令实行期间,约有三成企业不得不停产改行。
剩下七成中,有一部分在国内开始建立自己的回收体系,治污水平提升,加工模式也陆续向园区集中、向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还有一部分企业则直接从原材料入手,探索更多可能:
山鹰纸业在吉林省扶余市的纸浆和工业包装纸项目中就包括年产10万吨玉米秸秆制浆生产线;
银泉纸业公司采用稻草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纸地膜产品;
泰盛制浆和玖龙纸业分别在南平和咸宁开展毛竹制浆造纸项目。
产业的升级,可持续的、绿色的发展,是国家和企业共同的目标。
就像广东贵屿,虽然没有放弃“老本行”,但从前的家庭式作坊已经被循环经济产业园替代,电子垃圾拆解开始变得更加环保。
年前半年,贵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天数占90.4%,剩下不达标的天数也只是轻度污染。
联合国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甚至称,贵屿镇的坏名声已经“成为历史”。
今年3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10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涉及医疗废物、电子垃圾“洋垃圾”等各类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其中,一起焚烧电子垃圾污染环境案,被告人将废旧电路板等电子垃圾采取直接焚烧方式处置,最终获刑。
最高法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垃圾逐渐成为生产、生活垃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拆解、利用、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弃机动车船等,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人民法院对非法收购、处置、冶炼电子垃圾等各犯罪环节行为人实施全链条打击,推动电子垃圾依法有序回收利用,保障固废法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的落实。
如今回看中国过去二十年进口“洋垃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进口洋垃圾到禁止洋垃圾,政策的转变体现的是我国环保发展理念的转变。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世界各国逐渐达成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共识:一切发展都不能以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为代价。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最终只能害人害己,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