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近多动症,看见不一样的孩子引子
TUhjnbcbe - 2020/12/28 1:50:00

回归线,播种阳光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无法在座位上安静地学习,总是扭来扭去,甚至随意下位,想说就说,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保持集中,很难顺利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这个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些孩子习惯不好,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其实,这类孩子很可能患有多动症,又叫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到,很多时候多动症儿童并不是故意要捣乱,而是他无法进行自我约束。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多动症的病因现在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认为多动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部异常、遗传因素、神经化学因素、饮食和铅中*、家庭和社会因素等。

儿童多动症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表现出来,6~10岁为发病高峰期。我国儿童ADHD总发病率为5.7%,高于世界发病率(5.3%)。其中,男童总发病率为7.5%,女童总发病率为3.4%。随着调查年代的推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小学生高于学龄前儿童,几乎每所小学都有多动症儿童。

学龄期的多动症儿童常见的症状有:行为问题、学业障碍、社交困难以及自卑等问题。这些患儿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行为矫正缓解一些症状,但是很难根治。如果放任不管,患儿很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由此可见,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治疗和行为矫正,以及所在的学校班级的积极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家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地应对。

家长要接受孩子是多动症这个事实,并全身心地接纳孩子。有许多多动症孩子的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现状,觉得孩子只是比别的孩子调皮一些,只要自己严加管束就会有好转。殊不知,确诊的延误会导致治疗的耽误,再加上不科学的教养方法,会适得其反,加重孩子的病情。只有家长尊重了这个事实,采取科学的教育,恰当的矫正方法,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其次,孩子所在的学校、班级要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理解的环境。

除了家庭外,学校就是孩子待得最长久的场所。如何与老师相处,与同学相处,是多动症儿童最棘手的事情。他们常常惹老师生气,和同学发生矛盾,弄得大家都很疲惫、难受。

所以,只有当老师了解了多动症的特点之后,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引导班上其他孩子理解这些多动症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利用同伴的力量,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人际交往,过上快乐的童年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教育的原理后,整个教育的过程却并不是这样轻松自如的,这将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又反复的过程。在学校的每一天朝夕相处,我细心观察着两个多动症孩子,不断尝试教育方法,适时地干预,并记录下了他们在学校生活的点滴,想要见证他们成长的历程。在接下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多动症,看见不一样的孩子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