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铅笔会不会导致铅中*?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一些人。
其实,产生这种疑问的人往往认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使用含铅的铅笔,自然就有可能导致铅中*。
那么,铅笔芯中到底含不含铅?要解答这一点,我们还得从铅笔的起源和发展说起。
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Borrowdale)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
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受此启发,人们把大块石墨切成小条用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另外,纯的块状石墨矿非常稀有。
后来,有个在纽伦堡的德国科学家提出了用粉状石墨制备石墨条的方法。
他在石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就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此时,世界上只有英、德两个国家能制造铅笔。在拿破仑发动侵略邻国的战争后,这两个国家便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
法国人没有铅笔可用了,这可怎么办呢?拿破仑*队中有一名叫康特(Nicolas-JacquesConté)的*官,他在反复试验后,终于探索出了制造铅笔的新方法。
他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这种方法制出的笔芯比原先的纯石墨块还要结实耐磨,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石墨矿,改变了对于纯的块状石墨的依赖。
此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看到铅笔上标有的H(硬性铅笔)、B(软性铅笔)、HB(软硬适中的铅笔),实际上表示笔芯的硬度。
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颜色深浅也不一样。
笔芯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笔芯外面的木杆外套是何时加上去的呢?
▲市面上见到最多的中华铅笔
这样,用“铅矿石”制成的笔就顺理成章的成了“铅笔”,这个容易引起歧义的名字在德语、爱尔兰语等多种语言中均被采用。
真正认识石墨的本质是后来的事情了,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这种黑乎乎的、略显油腻的物质是由一层层的碳原子堆积而成的,
而且它和金刚石还是“亲戚”呢,两者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只不过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罢了,这也是造就两者颜色、硬度等性质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
既然铅笔芯中不含铅,那么是否使用铅笔就绝对安全呢?
有的人在使用铅笔的时候,经常会把铅笔叼在嘴边,甚至咬两下。其实,对于那些有咬铅笔习惯的人而言,还是要多加注意,改掉这个坏习惯。
这是因为铅笔的木杆外面一般涂有彩色的颜料,如果颜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或是其他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在咬的过程中进入人的口腔,进而被人吞下肚子。
综上而言,大家使用的铅笔芯中,根本就没有铅这种金属,
因此,正确的使用铅笔,是不会导致铅中*的。
来源:科学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