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张家坡镇北店子村
北店子村
北店子位于沂源县张家坡镇东北7公里处、齐长城铜陵关之阳、红水河上游。全村口人,山滩耕地亩,为北店子铜陵湖湖区村;村民以林果业为主,兼营工副业、旅游服务业。
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此修筑长城时,这里就形成了村落。后几经战乱,人去村空。直到明洪武年间,商氏迁来立村。
北店子早年叫野庄店子。人民公社时期改称北店子,沿用至今。现为沂源县封山造林先进单位、沂源县文明村。
村名由来
在周朝时期,北店子就有土著(俗称坐地户)居民居住。到齐鲁争雄的战国时期,这里因修筑长城,集聚了大量的民工和官兵,充实村中,就形成了官、兵、民杂居的大村落。由于店子村是沂水、蒙阴通往临朐、青州的必经之地,来往官家、商贾都把店子村当做驿站,在这里歇脚、住宿、吃饭、喂养骡马,因此部分村民就改农经商,常年搞起了服务贸易业,经营旅馆、饭店和土特产小商品店,供行人吃喝、住店和购买这里的干鲜果产品。相传,到明末,较大的祖传店铺有高家店、魏家店、刘家店、赵家店等几十家。由于开的店多了,人们习惯叫做店子。人民公社时期,因村处东里店最北端,改称北店子,沿用至今。
野庄店子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店子村姑嫂二人开了一家店,经营得很红火。有一天,过来师徒两位客商,在村头遇见一个卖热豆腐的。徒弟知道师傅喜欢吃,就买了一块,用菠萝叶垫着,托在手上进了店。
这师徒二人早就听说这店是姑嫂二人开的,想耍弄她们一番。师傅走向前去说:“掌柜的,借您周仓扛一用。”小姑应道:“好嘞!请等着。”急忙进屋问嫂嫂:“周仓是谁啊?他要周仓扛。”嫂嫂稍加思索说:“周仓是关公的保镖,周仓扛的是大刀,他想要刀切豆腐!”就对小姑说:“今天早晨杀了鸡,刀还在箔棚上。”小姑走到二位跟前,灵机一动,说:“您要的周仓扛,因为杀了鸡公子,免职到亳(箔)州去了。”说完就走进了厨房。
这师徒二人不解其意,托着豆腐呆呆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嫂嫂送出一壶茶,请二人就座饮茶。小姑拿出一个盘,叫他们把豆腐放在盘里。她看出这师徒二人发呆又闷得慌,故意问嫂嫂:“小侄呢,怎么不见了?”嫂嫂说:“睡觉了。”小姑又问:“屋里冒烟,你把它放在哪里睡呀?”“我把他放进坛子里了。”小姑假装着急的样子说:“哎呀,可把我那小侄子闷煞了。”这师徒二人觉得挨骂了,还找不出话来应对人家,既不好走,也不好坐,热豆腐却凉了,只好求店家给炖着吃饭。
姑嫂俩给他们炖好了豆腐,师徒二人闷闷地吃着。小姑拖出一头猪,绑紧四蹄,抱上屠宰架,不一会儿把猪杀了。这时,嫂嫂出来问:“杀的哪一头哇?”小姑说:“杀的淘便宜。”“你哥哥不是叫你先杀二呆子吗?”“明天杀二呆子。”听着这血淋淋的话,看着长得漂亮却手攥屠猪刀的野逛逛的姑嫂二人,师徒二人又气又憋,还不敢出声。惹不起,赶紧吃饭、付钱,走人。
师徒二人一次次没捡到便宜,既不甘心,却又无奈,徒弟说:“这姑嫂俩真野狂,店子怎么出了这么两个野鸭子!”师傅说:“野庄店子出野货。咱们走到哪里就骂到哪里,专骂她开店野狂。”二人后来真的就编出了一个野庄店子故事,传给四乡。传的人多了,野庄店子也就真的叫起来了。
铜陵关
铜陵关遗址在北店子村北米处,现仍为沂源、临朐两县标志性的界线。据说,此处齐长城北店子段应属东长城,齐宣王后修建,为灰土、沙石混筑,在崇山峻岭中绵延逶迤,十分壮观;现石砌城墙残迹仍有可见,土筑部分基本上看不到城墙的遗迹了。
铜陵关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关口,是古代齐国与鲁国的国界线,适居南北分水岭的要道关卡。东西两翼巨峰相扼,中间一线通衢,地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代*事要地。历史上,齐国与鲁国经常在铜陵关交战。它与沂山东南的穆陵关齐名,都是齐鲁边界的著名关口。关右原有一约半人高的碣石,正面有“齐鲁分界”4个大字。关左崖壁上原有山祠一间,现仅存清代道光二十六年三月重修山祠记碑一块,现镶筑在临朐县晋家沟村一塘坝的闸门上。碑高1.4米,宽0.7米,厚0.12米。碑文载:“齐鲁之界,沂临间右有铜陵关焉。去穆陵关将四十里,南通琅琊,北通临淄,亦中衢也。”
铜陵关下北店子村之郊野,曾发现镞、剑、戈、矛等兵器。可见,该地历史上为兵家争战据守之所。
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两峰相扼、一线通衢的要塞,现已辟为坦途。东九路开通后,这里已经成为沂源和临朐两地的交通要道之一。
红水河源
红水河,史书称浮来水。《春秋经》载:“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即公来山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入沂。”旧《沂水县志》载:“左会邵家峪、大石沟、*家峪水、右会甘泉,即黑崖水,注入沂河。”这一记载,与现实十分吻合。
红水河,发源于北店子人头山,流经铜陵关前向南流,注入沂河。年,张家坡公社兴修水利,造福村民在北店子村西北,利用3年时间,截住红水河水,修成北店子水库。库容量达万立方米,灌溉土地面积达余亩。现铜陵关下北店子水库已改称铜陵湖,并依托铜陵湖发展成为铜陵湖度假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