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年度人物”。破天荒地评选出了一个孩子,她就是15岁的印度裔女孩吉坦贾莉·拉奥。
这个孩子到底有多优秀,才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
《时代》周刊确直接称她为:“评估美国年轻一代新领导人的晴雨表”。
”拉姆曾荣获全美“最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项“,入选了“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并且曾三次登上TEDx演讲台。
但收获各大奖项,拉姆却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我能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她的父母都是工程师,早些年前从印度移民到美国。尽管是在这样的一个高知家庭,但拉奥的父母从来没刻意的要求女儿去做什么,只是一直引导她、鼓励她去关心社会。3岁时,看着病人饱受病痛的折磨,小拉奥问妈妈:“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吗?”妈妈微笑着告诉她:“我们可以用音乐减少他们的痛苦。”一场大危机,成为科学家成为一名小科学家,完全是因为一场意外。年,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改变取水路线,导致水管中的铅渗入水中,严重污染了水质。居民出现皮疹、脱发、癫痫等症状,约有万儿童处于铅中*的症状。当时10岁的拉奥,想希望自己可以做点什么12岁时,拉奥利用碳纳米管传感器,发明了一款叫Tethys的设备。人们只要把设备放置水中5秒,就可以在蓝牙手机上查看饮水中铅含量的结果。凭借这个发明,拉奥闯入了探索频道与3M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青年科学家”挑战赛决赛,并最终从十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获选“美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名为“Kindly(友好)”的手机应用软件拉奥所在的科罗拉多州,是全美青少年自杀率最高的一个州,而且大多为女孩。拉奥设计了一款APP名为“Kindly”,她将一些可能被认为是霸凌的单词进行硬编码,建立了霸凌词汇数据库。当孩子输入和霸凌有关的词语时,手机就会给出提醒。拉奥说:“目的不是惩罚,它会给你一个机会,重新考虑你要说的话,这样就知道下次该怎么做了。”这个软件可不是安装在老师或者父母的手机上来监控孩子,而是安装在孩子自己的手机上。身处同样的年龄层,拉奥很清楚这些孩子们的特点:“儿童更愿意在自己的不断犯错中认识世界,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说教。”只有自己,还不过瘾只是自己搞发明还不够过瘾,拉奥有更远大的志向:“我希望能激发其他人想出各种点子,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她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科学院、青少年组织合作,比如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英国皇家工程院等,一起创办“创新研讨会”。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指导了超过3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建立了一个极其庞大的青少年创新社群。拉奥擅长自我学习,从3岁半开始接受一种在日本及北美地区很流行的Kumon教育,又称“自适应学习法”。她说:“每件小事都能带来改变,不要因为总想着做大事而感到压力。”最重要的是找到我们热爱的一件事,然后解决它。不用等孩子们长大他们现在可以改变世界因为一场疫情,戴口罩成为日常。但对戴眼镜的人来说,气体会变成雾,阻挡住我们的视线。江苏淮安的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康宇,和他的父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实验数次,最终在口罩上设计了一个波浪形阻气带,一下子解决掉了这个困扰。因为这项小发明,这个小男孩获得了发明专利,并无偿捐献给了一家口罩生产厂家。杭州17岁岁女孩李依庭。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她因研究“如何让大闸蟹膏更厚”,获得“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出席此次大会的,有61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很多位是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的获得者。2个月前,她刚获得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称号。对教育,李依庭妈妈有自己的理解,“记得她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我说过,要成为袁隆平先生那样的人,够造福人类。她有这样的理想,我就支持她。”真正好的教育,是使孩子打开了自己的热情,尊重、保护孩子,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成功,固然有教育起点的不同:如拉奥就读的是一所美国很好的私校,父母都有学术背景;李依庭就读的是杭州第二中学,位于全国16位,在浙江省内排第2位。李依庭是浙江省“英才计划”的一员,她每周末都有半天或者一天时间泡在实验里,跟着老师、学长们一起做实验。然而她们的成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束光,找到了自我实现的路。即使是有万的学区房,也比不上父母的“高级放养”,家庭背景可以给孩子助力,但真正能够成就孩子的只有他自己。还记得那个不停旋转,赤着脚在雨中泥地上跳芭蕾舞的非洲小男孩吗?虽然简陋,但他依旧忘我的严肃的练习每一个动作。你我都能感受到他灼灼的目光,和他对芭蕾舞熊熊的热情。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特性才是最稀缺的。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热爱,是所有孩子通用的成功“捷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