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店子渐行渐远的ldquo马掌村rd
TUhjnbcbe - 2021/4/14 23:20:00

在物质匮乏、生活单调乏味的年代,那些走南闯北的手艺人每到一地都会成为一处风景,引来很多人围观。“钉马掌”也算是一个。

“走南北、闯东西、胶东的马掌属店子”。这句当年流传在胶东大地上的顺口溜中的“店子”,就是今即墨区通济街道店子村。

即墨古城西南隅5公里处有一马山余脉称“岘山”,山上有一种野花,开花时节,漫山遍野一片片腊*一片片丹红。清雍正年间,先人们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驻足沿路开店营商,拥簇着山之阳的一簇簇美丽繁衍生息,命村“岘山店”,因距即墨古县城十里,又称“十里店”,继而演化为“店子”。

店子村的“钉马掌”行当是谁人从何时兴起,今在世的村民难以追溯。只听说那些年那些人,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体面一些,而放下自己的“体面”,苦心钻研赚钱的行当。

据店子村的老者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不大的一个小村,二三十人从事这个行当。可以想象,每天清晨,人们带着工具或挑或推从村中出发,奔向不同的方向,那场景,是壮观?是戚然?今人难以体会!

“马掌”,类似人的指甲。马蹄和地面长期接触摩擦,容易脱落。人们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往往在上面钉上一层“U”形金属,故称“马蹄铁”。这样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乘都很有利。穿上“铁鞋”的马儿走起来神态十分优雅,老远听上去,“哒哒哒”的响声很有节奏感。尤其是走在石板路上,清脆悠扬,乐感十足!

当年,近在即墨乡间,远到沽河北岸,方圆几十公里的老少爷们见到钉马掌的第一句话就是:“嫩是店子的?”或者“店子马掌来了”,就算打招呼了。

(村民收藏的钉马掌器具)

每当农闲时节,店子村的“马掌人”便开火生炉,打铁铸造钉马掌所用工具。准备就绪后,带上干粮,打起行囊上路了。一条板凳,一把铁锤,一兜铁钉,一包蹄铁,一把钳子,一把指甲刀,有的肩挑背驮,有的手推木质单轮车,条件好的骑自行车,穿过乡间小路,越过山岭旷野,一路走一路喊:“钉——马——掌——来——”过了一村又一村。每到一村,找一个墙根,或靠一棵大树,抖搂开家把什,围上腰布,就算开张了。

钉马掌,大体分四步走。第一步:先打个木桩子,用绳子或皮带,将骡马约束在木桩上;第二步:提起马掌,将马的膝关节抵在自己大腿上,将马的脚腕往内半折,用尖嘴钳子,把已经损坏的“马蹄铁”取下,然后拿起一把锋利的铁铲子,将骡马蹄子上的陈旧层一层层铲下,类似于“剪指甲”;第三步:拿出U型蹄铁,贴在蹄子上,根据蹄子的大小、形状对马掌进行微调,固定好后,用小铁锤将铁钉钉入马蹄,这样,马掌就紧紧固定在马蹄上了;第四步:用指甲刀沿马蹄周边修刮一遍,如同现代的美女“修指甲”。这就大功告成。主人牵着牲口溜上一圈,只要行走自如,不瘸不拐,那就说明马掌钉得没问题。

整个钉马掌的过程不足半小时,又快又稳,干净利落,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信守承诺是店子村“马掌人”的经商之道。遇到风霜雪雨,也信守预约,不曾推辞,他们凌晨两点多钟就得起床,整日漂泊在外,经常还挑灯夜战,一天忙活下来,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大半夜了,用来照明的手电筒没电便摸黑行路。

钉马掌收入怎么样?店子村曾经的马掌手艺人大都离世。据村民回忆,驴、骡、马钉掌收费二至六元不等。一个摊位一天少则钉六七匹牲口,多则十几匹,一天下来收入是很可观的。一年下来,有的人能拿回三、四百元。就是凭着这样一种拼劲、一腔执着、一份手艺,供子女们念完初中、升于高中,走进大学,盖起了大瓦房,过着安稳满足的日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钉马掌”等一些老行当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作为历史纵深上一个缩影的“马掌村”——店子,在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力推进下,伴随着悠扬悦耳的马蹄声渐行渐远……

年5月,店子村户家庭的户主在拆迁协议上按上了红手印,“乡下人”世世代代“当个城市人”的梦想按下了“启动键”。

年5月,家家户户乔迁上楼,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美满富足的城市生活!

再见了,店子村!一片片腊*一片片丹红!

(店子村拆迁前照片)

(搬迁后的店子村新居)

如今的店子村,不见了寒舍炊烟,鸡犬之声不再相闻,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只有在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地标里,还能捕捉到昔日的一些讯息——岘山居委会、店子山X路、店子山公园……欣慰的是,村庄正编写村志,铭记乡愁!

隔世相觅十里店,梦绕*牵回岘山,

蹄间三寻乡愁急,蜡*丹红还新颜。

“岘山店”、“十里店”、“店子村”,几度风雨轮回,几经发展变迁,曾经的挥之不去,留下的是钟灵毓秀。祝福你“马掌村”——长发其祥!

作者:袁玉坤,青岛即墨,文史爱好者。

“即墨乡土”,讲述即墨人自己的故事,欢迎来稿。

邮箱:gaoxq

.
1
查看完整版本: 店子渐行渐远的ldquo马掌村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