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医学界对致病原因并不十分了解,5%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如重金属中*、铅中*;不过90%的病例都是原发性,也就是不明原因。也有人认为造成运动神经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的麸胺酸无法代谢,堆积在运动神经元细胞内产生*性,造成神经细胞的缩萎。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只有针对多种可能致病原因开展综合治疗。多种针对ALS疾病不同方面的治疗组合包括:抗谷氨酸药物、神经保护剂、神经营养因子、对症治疗和干细胞基因治疗等。核准使用于治疗ALS的药物仅有Riluzole(利鲁唑),临床试验已经证实Riluzole可以延长ALS患者达3至6个月的生命,它的作用主要是延缓疾病的恶化,而不是根治ALS。此外,也有试验显示维他命E可以延缓疾病恶化,但是并不会延长病患生命。除了这些药物治疗外,王世龙医师研制的五龙荣肌汤,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延长寿命,这也给了患者一个安慰。
物理治疗:维持较好的肌力与动作能力,并在身心舒适的状况下,保持日常生活功能的独立,以提升生活质量。如果已有一部份功能丧失了,在尽量保持独立的原则下,在治疗师的专业判断下,也可以考虑利用辅具来代偿和帮忙,例如,走不动了可以用拐杖,甚至轮椅来代步。
安宁护理:一般人认为安宁疗护只是在照顾癌症末期、有痛苦症状的病患,事实上,安宁疗护是一种理念与运动;对于任何疾病末期,只要是治愈性治疗已经尽力给予了,而仍有疼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需要提供的医学照顾,及心理与心灵帮助者,皆是安宁疗护之范围。因此,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病患在疾病进行的过程中,合乎安宁疗护之照顾精神。使其身、心、灵得到完全照顾,使病患生命有质量、有尊严。
中医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解析
以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证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属中医“痿病”“脾痹”范畴;以延髓麻痹为主证的ALS属中医“风痱”“暗痱”范畴。中医认为ALS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五脏皆能致痿;病位最常责于脾胃,多从脾胃补益论治施治,有助于延缓肌萎缩、延髓麻痹等症状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从中医学角度探讨ALS的历史沿革,归纳总结ALS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中医学对ALS病因病机的认识
现代中医学家基于中医学经典文献,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普遍认为ALS属于“痿证”。王世龙医师认为:本虚以脾虚为主,可累及肾、肺、肝等脏;标实多为痰瘀或湿、热、*邪等,晚期则阴阳俱损。眭淑彦对ALS进行脏腑辨证,主要证型为肺脾虚弱、脾肾亏虚、肝肾亏虚、肾阴阳两虚、肝风内动;对ALS进行气血痰瘀辨证,主要证型为元气亏虚、气血亏虚、血瘀、湿阻;对ALS进行经络辨证,主要为络脉、督脉、奇经致病。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致后天化生不足,不能滋养脑髓,表现出ALS的家族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特性;先天不足,不能滋养后天,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肌肉、筋脉,致四肢肌肉痿软、萎缩。肝、肾、脾以内风、气血相联系,肾阴不足致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致肌肉颤动等肝风内动的表现。部分ALS患者早期常出现震颤症状,因虚风致病的发展速度快,预后也差。若肝风夹火上炎、扰动舌本,则可出现舌体颤动,甚至舌强不能语等“暗痱”表现。气血亏虚、运行乏力,不能推动及运化气血水谷,停聚为血瘀、湿阻,表现为舌体瘀斑、舌苔厚腻等。总之,ALS发为脾虚,晚期累及多脏,阴阳俱损、气化不及、阳不化气、阴难成形,是退行性病变的主要病因;风动、血瘀、痰阻是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络脉阻滞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
ALS的中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使用中药方剂治疗
中医学派一源多流,不同流派、不同医家根据不同的辨证,对各期ALS开展了个体化治疗。*子天通过收集和整理名老中医医案,将“脾肾亏虚”所致肌肉无力施以“健脾益气升阳”基本治法,主要以补气虚为主,益气升阳、补肾填精、滋阴补阳,并注意治痰、祛瘀。
综上所述,在ALS中医临证方面,大多数中医医家认为ALS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痰瘀阻络为标,治则上重视益气补血、健脾益肾。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ALS的临床疗效。
病例介绍:
患者,男,73岁,年6月12日就诊。患者于年初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手拇指无力,未予重视及治疗。同年7月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并伴左手大鱼际处肌肉萎缩,医院查颅脑CT示脑萎缩,口服大活络胶囊治疗。年1月患者开始出现左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医院,查肌电图示:双上肢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改变,考虑为“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性疾病”,未予具体治疗。7月复查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累及上下肢肌及T8椎旁肌和斜方肌,确诊并予口服甲钴胺、辅酶Q10、维生素等治疗未见改善。其后患者左上肢症状逐渐加重并活动受限,于12医院,查颈椎MRI:颈5~6椎体向后滑脱,颈3~7椎间盘突出,予小针刀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年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处。
现症见:神清,精神可,语言欠流利,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感觉障碍,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查体:双上肢无力,大小鱼际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及双侧肩胛部肌肉萎缩,左侧尤甚,左上肢可于床面平移,右上肢可抬离床面45°,左上肢肌力1级,右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5级,Hoffmann(+),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诊断:痿证,属肝肾亏虚型。
治疗原则:醒脑开窍,调神导气,滋补肝肾,舒经通络。
王世龙医师拟方“五龙荣肌汤”,治疗1个疗程(1个周期30天,1疗程3个周期)后,肌力明显增加,双上肢活动明显改善,左上肢可抬离床面30°,右上肢可抬离床面°,手部握力明显增强,持续用药,延缓病情发展。
按:ALS临床较少见,极易误诊漏诊,其首见症状一般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不利,随后出现肌肉萎缩,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延伸至上肢及颈部。病程初期由于其临床表现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当与之鉴别,医者应及时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头部和脊髓MRI等辅助检查,否则极易失治误治,导致病情拖延及加重,如本案患者以颈椎病诊断治疗,症状并未改善。
本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西医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医学界正致力于寻找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案。从中医学角度看,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痿证”范畴。本病病机为脑神失司,病位在脑与脊髓,证属肝肾亏虚。患者由于脑神失司,脑髓失养,加之久病迁延,导致肝肾阴血内耗,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经脉失养发为痿证。故治以醒脑开窍、调神导气、滋补肝肾、舒经通络,予醒脑开窍,标本兼顾。
咨询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