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进而荒寒之境,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席位。诗人、画家纷纷取之入诗、入画。汉字“清、空、寂、寒、静、幽、绝、灭、独、闲、去、水、夜、月”等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________,“深山、云气、古寺、寒鸦、枯枝、幽林、孤草、苍苔”也成了画家笔下常绘之景,北宋欧阳修论绘画时说:“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之趣,简远之心难形。寄意于毫素者,非高怀绝识,不能得其妙。”
由此可见,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________,彼此生发。是故文人读书写作之余近墨,或是画家创作闲暇之时撰文、作诗,皆是其情发意至之时的一种自然流露,亦是其文化陶养后的必然。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需要在传统哲学、诗词、绘画三方面________,才能在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作上收到________的效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殊途同归 互相映照 触类旁通 事半功倍
B.异曲同工 互相映照 融会贯通 事半功倍
C.异曲同工 交相辉映 触类旁通 事倍功半
D.殊途同归 交相辉映 融会贯通 事倍功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与中国画共同的表现手法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B.“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是中国画与中国诗词共同的表现手法。
C.中国画与中国诗词共同的表现手法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D.“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是中国诗词与中国画共同的表现手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对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进而荒寒之境,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席位。
B.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进而荒寒之境,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谋求重要的席位。
C.因为对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进而荒寒之境,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席位。
D.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进而荒寒之境,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席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食品保鲜膜、外卖餐盒、矿泉水瓶,儿童玩具、家居装饰,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它影响人们的肝脏、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面对塑化剂的重重包围,__①__?
对于少量的塑化剂,人体肝脏具有一定的解*功能。比如,一个60公斤的人,一天摄取1.2~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的。建议多喝水,加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坚持运动多流汗__②__。
生活中多数物品都含有塑化剂,仅仅是接触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使用塑料餐具盛装食物,塑化剂会在油、高温的作用下溶出,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__③__。如果常用塑料杯喝冷饮,尿液里的塑化剂代谢物也会增加,但在改用不锈钢杯、玻璃杯后,塑化剂代谢物量就会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纸制餐具也会涂上一层塑料膜,因此也存在塑化剂危险。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6分)
答:
5.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苏轼在《赤壁赋》里说,对于天地万物,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看,会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体现。加强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将优秀的中国文明介绍给世界,对于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②近年来,中国典籍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具有不平衡性。以四大名著为例,海外传播影响力最大的是《西游记》,而《红楼梦》则相对影响较小。《西游记》之所以影响最为深远,是因为它所弘扬的英雄主义、冒险主义精神,更易于为西方世界所接受,从而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尽管如此,美版《西游记》宣扬的思想仍以西方思想为主线,人物刻画与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也较为接近。而对于《红楼梦》这样富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来说,西方读者在接受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中国文化典籍海外传播依然任重道远。
③首先,提升思想高度,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差异化的有效结合。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文化有地域、国别特征,文明则可以超越国别与民族,具有普适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中西文化相互分立的特性,构成了两者互补的前提,使文化互鉴更有价值,从而得以升华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以此来助益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我们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若一味迎合西方话语体系,显然不利于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西游记》的传播效果使我们意识到,应当继续深入挖掘中国典籍中既能体现民族利益,又能为受众所接受的普遍性传播要点,如《水浒传》体现的对国家的忠诚、对压迫的反抗。
④其次,增强市场意识,挖掘完善传播渠道。目前我国文化典籍外译传播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精准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国内出版传播机构应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增加沿线国家的多语种教育,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中国文化典籍外译教育。加强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在对海外受众认知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出版和市场化战略,实现融合海外中国文化市场培育和海外文化出版产业的有效循环和良性互动。
⑤最后,把握心理需求,打造中国典籍海外传播新平台。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传统,调查他们的心理需求,设计适合其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接受方式的故事,在对话交流中让中国文化典籍走向世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使故事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把中国典籍讲述出来。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他国听众的理解,更能打动年轻人群体。
⑥当今世界,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更体现在全人类和谐共生的共同精神价值需求。文化互鉴正是顺应时代需求,为国际社会和谐共处提供了价值基础,使东西方交流得以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停留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更重要的是让西方受众从本质上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了解中国文化的文脉精髓。
(摘编自季璇《以文化典籍传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加强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能让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B.《红楼梦》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其弘扬的精神无法为西方世界所接受,因而海外传播影响力相对较小。
C.中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地域和国别特征,二者只有交流互鉴形成互补,才有可能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充分利用新媒体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典籍,讲好中国故事,主要是为了更好吸引外国的年轻受众。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典籍在海外传播现状的不平衡性作为立论前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B.文章从思想高度、市场意识和心理需求等方面论述如何加强中国典籍对外传播的问题,层次清晰。
C.第②段论及《西游记》的海外传播时,论述了其成功之处,也指出了局限性,体现了辩证的态度。
D.第③段以《西游记》《水浒传》为例,有力地论证了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差异化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海外传播中,西方世界接受度较高的中国典籍,都是最能体现民族利益的作品,都能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
B.国内出版传播机构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社的合作,可以更好开拓中国典籍在沿线国家的传播市场。
C.深入了解海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传统和认知需求,确定相应的出版和市场化战略,将有助于发展海外文化出版产业。
D.东西方互相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的文脉精髓,可为双方打下和谐共处的价值基础,使双方能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
参考答案:
1.B[解析]①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两个词语陈述对象的不同,文中讲述的是中国诗词和中国画,所以选择“异曲同工”更符合语境。②互相映照:相互呼应或照射、映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根据语境,文中讲述的是“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呼应,并不涉及光亮、色彩,所以选“互相映照”。③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是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根据语境,前文说的是哲学、诗词、绘画三方面的内容,所以选“融会贯通”。④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这两个词是形近反义词,根据语境,文中想表述的是融会贯通后收到的良好效果,所以选“事半功倍”。
2.D[解析]第一段核心内容是围绕着“借物”“托物”展开,排除A、C;根据后面的语序,先说的是文人和诗词,后说的是中国画,根据对应原则,排除B。
3.C[解析]原句语病之一,主客颠倒,根据文意,文字、书画表达的是中国文人对自然的关照,而不是自然关照中国文人,所以排除B、D;语病之二,残缺介词成分“在”,使“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席位”语意含混,不明白是占有哪里的席位,而前面的句子语意也不完整,所以排除A。
4.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②也能加速塑化剂排出
③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前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它影响人们的肝脏、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见,塑化剂对人有危害,结合“面对塑化剂的重重包围”和横线后的问号,可知此空应提问如何应对,故可填: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第二空,由“建议多喝水,加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可知,“坚持运动多流汗”也是排出塑化剂的方式,故可填:也能加速塑化剂排出。第三空,由“但如果使用塑料餐具盛装食物,塑化剂会在油、高温的作用下溶出,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可知,塑化剂会影响人的健康,具体途径是“塑化剂会在油、高温的作用下溶出”流入体内,故可填: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
5.①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影响健康。②多喝水、多排汗能加速塑化剂的排出。③拒绝使用塑料餐具,减少塑化剂危险。
[解析]阅读每一段,找出每一段中体现段意的句子,概括出要点。由“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它影响人们的肝脏、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概括为: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影响健康。由“建议多喝水,加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坚持运动多流汗,也能加速塑化剂排出”可概括为:多喝水、多排汗能加速塑化剂的排出。由“但如果使用塑料餐具盛装食物,塑化剂会在油、高温的作用下溶出,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如果常用塑料杯喝冷饮,尿液里的塑化剂代谢物也会增加,但在改用不锈钢杯、玻璃杯后,塑化剂代谢物量就会下降”可知,使用塑料餐具,塑化剂进入人体,对人体有危害,故可概括为:拒绝使用塑料餐具,减少塑化剂危险。
6.(1)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此题中需注意“湍”“潭”“递”“瞬”的书写。
7.C[解析]A项“能让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有误,加强海外传播与在国际上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没有必然联系。B项“但其弘扬的精神无法为西方世界所接受”错误。从原文“而对于《红楼梦》这样富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来说,西方读者在接受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来看,《红楼梦》海外传播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原因是西方读者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障碍。D项“主要是为了更好吸引外国的年轻受众”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使故事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把中国典籍讲述出来。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他国听众的理解,更能打动年轻人群体”,目的是“有助于他国听众的理解,更能打动年轻人群体”,不是“为了更好吸引外国的年轻受众”。
8.D[解析]D项“有力地论证了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差异化有效结合的必要性”错误。原文“《西游记》的传播效果使我们意识到,应当继续深入挖掘中国典籍中既能体现民族利益,又能为受众所接受的普遍性传播要点,如《水浒传》体现的对国家的忠诚、对压迫的反抗”,以《西游记》《水浒传》为例,是为了说明挖掘中国典籍中既能体现民族利益,又能为受众所接受的普遍性传播要点,以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9.A[解析]A项“都是最能体现民族利益的作品,都能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错误。从原文“《西游记》之所以影响最为深远,是因为它所弘扬的英雄主义、冒险主义精神,更易于为西方世界所接受,从而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来看,选项的推断太过绝对。
本文综合网络报道整理,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署名或删除,谢谢!
欢迎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