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理念,想要教养好子女,父母就要进行有效的分工。母亲在子女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母亲应该扮演哪些角色呢?
第一,母亲要做子女的保健员。
我们前面说父亲要做子女的保安员,负责安全、警卫的工作,那母亲就要做好子女的保健员,负责健康、医疗的工作。
子女的健康其实是一个大工程。按现在的观点来说,胎儿的健康早到甚至是从这个生命还没有孕育时就要开始注意。
想要孕育一个健康的胎儿,父母都需要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父亲要戒烟半年以上,母亲要提前几个月补充叶酸,不能在饮酒的状态下带来这个生命等。
曾老先生提出,实际从怀孕开始,母亲就应该负起责任,把胎儿照顾好。一般都能注意到母亲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流产或小产等,而忽略了如果孕妇活动量少或者姿势缺少变化,也会造成胎儿所接受的刺激不足,失去学习运用各种感官系统的机会。
孩子出生后母亲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营养,保持营养均衡。家中如果不得已需要请保姆,则要请身体健康且富有爱心的保姆,并要注意保姆给孩子吃的食物是不是符合营养标准。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生活里可能是请老人照顾的情况更多,无论是在农村或城市。而在农村,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就是留守儿童。
老人或是无知或是宠爱,放任孩子去小商店里买的“5毛钱零食”,这个媒体已经曝光过,生产环境恶劣,违法添加物多等,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并且长期吃这些零食,不仅仅是导致孩子口味重,胃口差,还会对大脑有伤害,影响后面孩子的学习等等。
此外,曾老先生还特别提出,要防止幼小的孩子铅中*,不要带着孩子在马路边做生意,因为铅中*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变得迟钝。
想要子女身体健康,母亲就更需多留心孩子的状况;当孩子能够进行表达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做到及时诊治。
第二,母亲要做子女的经济顾问。
曾老先生认为,子女稍微长大以后,最好每个月给予孩子固定的零花钱,以培养其自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至于给多少零花钱,则要由父母与子女商量决定,而避免由父母单方面规定。此外,把零花钱给孩子以后,对于其开支要尽量少去过问,以养成其独立的精神。
但是要注意,这里说尽量少去过问,还是要给予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母亲可以扮演经济顾问的角色,指导子女如何分配,如何节约,从小培养子女节俭的习惯。
记得不要给子女太多的零花钱,一方面孩子没有足够的克制力,他可能去买一些不合适的零食,比如喝各种饮料,导致身材发胖又营养缺失;另一方面,也是不要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第三,母亲要教导子女做家务。
现在很多家长,将注重子女的教育,等同于重视子女的成绩单。殊不知,教育不等同于成绩单,孩子良好的生活能力、自我照顾的能力,同样是培养的重要目标。
以前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可以,成绩好就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未来与生活。
但是现在大家也慢慢地发现了这个弊端,就是子女自理生活能力差,没有做过什么家务,对他以后的个人生活乃至家庭生活都可能造成大的影响。
父母不可能随时去照顾孩子,也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等他组成自己的小家庭,如果双方照顾能力都很差,或者只是自己家孩子照顾能力差,甚至有“以前在父母家都没有做过,现在也不应该做”的想法,必然会产生各种摩擦。
此外在家庭中,如果从来都只是母亲在做家务,父亲从不参与,也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示范。
很可能让孩子认为,这些就应该是女性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女儿日后辛苦承担全部家务吗?希望自己的儿子做甩手掌柜从而产生家庭矛盾吗?
此外,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上来说,心理学上证实,想要孩子对父母好一点,那么,你就要让孩子为你做点事情。
因为,人们对自己付出时间、精力的人或事物,才有感情。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不体贴、关心自己,孩子很冷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家长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
孩子认为理所当然地不需要、不应该由他做家务,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等孩子大一些父母再去管教,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做家务。
面对这个问题,曾老先生是从家庭中要注意角色分配来讲解的。认为家务本来就是家庭内部事务,应该由家人共同来承担,那每个人就担负不同的职责。
比如母亲作为家务总管来分配各个孩子做什么工作,父亲做什么工作。我们大陆现在还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具体执行方式上无法复制。
但原则是应该采纳的,如家务采取自愿承担的方式,同时也要注意“以己之长补人之短”,让每个人做自己所擅长的,如此,才是一个愉快的分工合作的状态。
第四,母亲要教导子女整洁。
曾老先生讲到,整洁是很重要的习惯。比如,女孩子的牙齿是否洁白,指甲是否修剪得整齐,指甲是否干净,都会影响到其人际关系、发展等。
如果一个女孩子,打扮得再漂亮,穿着再讲究,而牙齿发*,或者指甲里有污垢,都会不免让人觉得遢邋遢不堪,甚至让人有心地卑鄙的感觉。
所以母亲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整洁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可以带着孩子玩“放进去”和“拿出来”的游戏,但要知道,于其培养“物有定位”等的习惯是有限的。
母亲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在生活里去时时提醒,加以引导。
第五,母亲要分担教导子女课程的责任。
在前面讨论过父亲扮演的角色里面,也包括这一项责任。因现在女性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母亲在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情况下,要与父亲根据各自喜欢或擅长的学科来分配,分别去辅导孩子。
关于父亲母亲角色的扮演与分配,我们基本就探讨到这里。只是要记得,前面所列举的父亲、母亲的角色,原则上可以互相调换。
并不认为哪一种角色是父亲或母亲要固有的、专属的,具体依据这一对夫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就好。
此外,父母扮演的各种必要的角色,必须基于家庭的整体利益考虑,是为子女好,为大家好,这样才是良好的分工合作的状态。并且其实际分工,可试运行一段时间,根据效果做合理的调整。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父母不要去长篇大论地进行说教,具体原因在前面的文章里也讲过,一方面是孩子不一定听得懂,另一方面是听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厌倦。
这就要求父母通过讲一些真实的案例,甚至是在自己的家庭合作演出一场短剧,让子女有所启发与感受,从而让其有真正的收获。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想要教养好子女,必然需要父母花费心血,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因为,孩子随着成长也在不断的变化,需要父母了解子女成长的状况。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们将探讨这一部分的内容,欢迎继续